“本土管理实践与创新论坛”成立暨2015博瑞森作者交流会(三)
2015-06-10 14:17:26
阅读(1667) 评论(0) 作者: hahahh 关键字:作者见面会

“本土管理实践与创新论坛”成立

2015博瑞森作者交流会


本次会议主要有三个议题,认识、组织、思想。大家一致同意成立“本土管理实践与创新论坛”,认为其对促进本土管理思想成熟和企业实践有重要意义。参加本次会议的二十多位作者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鉴证了“论坛”的成立!



张学军


基本介绍:智达天下董事长,中国创新型增长首席专家,养元六个核桃企业首席战略顾问。

出版作品(写作中):《六个核桃》

关键词:养元忧虑

我是64年人,95年开始做策划,01年成立公司,年龄不算小,如果程老师算第二代咨询师的话,我就算2.5代咨询师。我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于中文系,后学校组建广告系,便开始任教于广告系,开始了自己迄今二十余年的策划生涯。现在在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有2门课程,一门是文案写作,一门是营销策划之产品策划。

我在2002年底开始服务养元这个项目,并为企业导入了深度营销的模式,那个时候包政老师和程绍珊老师的书还没有出来,当时都是一期一期地看《销售与市场》,所以两位老师是我的老师。

写养元企业的故事,其实一直都有这个想法,但是一直没有动笔写,主要是想配合企业发展的节奏,结果这么多年也没有成书,因此,好多人都不知道智达天下做过这个事。2014年我们做了一个册子,包含了书的前六章,后边十章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随着图书的创作,我的心也越来越沉重,我也在不断地问自己,像六个核桃这样的案例,会不会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我们做大企业,也做小微企业。我们从养元几百万规模的时候开始提供智力服务,一直到现在150亿的规模。我们对养元企业一定是要总结的,毕竟我们协助着企业实际一步一步做起来,这对一些小的企业来说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卓越咨询师的三驾马车:我从广告人到策划人到现在的咨询师,我认为有三点必须要去做:一是高端阅读,阅读高端的、前沿的书籍,不间断阅读而形成学习的习惯;二是一线探索,不断通过实战探索的方式丰富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三是精品写作,把自己对于行业、前沿、市场的研究及观点组织成理论文字成果,不仅是对自己的升华,也是对于自己思想和经验的提炼总结。
不管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老师,还是作为一个优秀的策划人及咨询师,这三件事是离不开的,是从优秀到卓越的三驾马车。
咨询行业是个良心活:做咨询浅显的说是个良心活,这个行业要想认真做,还是得需要点良心和情怀。咨询是个苦活、累活、细活,要想为客户创造点价值,就需要我们没白天黑夜的付出,需要我们头脑中时刻都绷着客户价值这根弦。除此之外,咨询公司还可以让客户从你身上学到很多优秀的东西、不断成长。
养元企业是好学的实干家:如果把养元比喻成一个人的话,他是一个天资不高却好学努力的人,他们擅于向咨询公司学习,会把咨询公司优秀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特质。养元人是一群实干家,他们的战略是实干出来的,他们的礼品营销、大预售制、高考季、金商工程等都是实干出来的。养元企业是就是一群对的人,他们走到了一起,有了一个共同的使命,开始可能不是很清晰,很小的时候提出的激情四射、缔造传奇,后边提升为幸福智慧的人生,卓越民族的名族品牌,使命随同企业的战略发展也越来越清晰起来。
养元企业也开始探索互联网:养元企业也开始探索互联网,与天猫合作开拓自己的旗舰店,同时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开展社会化营销活动。80后、90后迅速崛起,如何让他们喜欢是养元企业正在研究并探索实施的重要课题。
养元企业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养元人的成功:养元的范总说过,养元企业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养元人的成功,养元人是比较强调集体效应的,不太强调个人的个性。企业高管子女不许进入养元。养元是养元人的养元,企业宪章就这么写的。自己培养的最优秀的经理人来继承这个企业。企业的严格文化与平原人的憨厚朴实形成互补,也就是今天养元企业特有的憨严文化


郭晓


基本介绍:AMT高级合伙人、消费品行业线总监。曾在珠江啤酒、青岛啤酒历任中高层营销管理人员。

出版作品:《年初订计划,年尾有结果》

关键词:快消品

2012年才加入咨询业,之前一直在快消品企业,在青岛啤酒华南区副总,到全国营销平台建设这样过来的,当时离开青岛啤酒的时候,啤酒的快消品竞争这一块其实是领先于白酒行业的,所以AMT希望我过来在白酒这个行业里边是不是能够发挥一些作用,当时的白酒行业12年、13年也是风生水起,但实质上它是一个高峰,从企业出来,通过跟企业接触,感到很心虚,因为啤酒是一个竞争很充分,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确定,已经从单纯的产品为王、渠道为王的阶段,转向品牌、市场化的阶段,白酒还是处于渠道和产品,所以我们接触包括泸州老窖会有很多很多的产品,经销商也是分散区域,所以灌输市场化营销的概念没有办法被接受。后来跟中小的成长型企业打交道,又是当头一棒,又受到了否定,发现在一个大的系统里边,运作起来是一种很普遍、很简单的事情,是一个闭环管理的东西,实际上在一些中小企业,它根本就不怎么注意,管理的基本面很差。

Amt葛院长催我写书,因为在系统里边有经历。战略大家谈得很多,关于战略老板脑子里想得很多,但是组织总是不能达到老板脑子里想的东西,问题其实就是在战略与执行的对接上边,穴位没有打通,总体还是在谈一些传统的管理的理念,不过传统的也不一定是过时的。

主题发言:互联网感悟

在一个电商平台做副总,这个平台后来撒了几千万也没有做起来。我感受最大的两点:

互联网时代,杠杆作用更厉害了,无论是收益还是风险,从风险这个角度讲,我们不能太盲目地扎进去,可能要花很多钱也未必成功。

第二,供需扁平,要有精品意识,要把产品、服务、体验都做得很好,这样传播就不成问题,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社交圈。

交易的逻辑也发生了变化,以前讲公平交易,互联网时代变成要降低买方的风险,可能要先免费给他体验,至于其他就是后来的事情。作为品牌商来说可能需要先付出。这已经成为新的一代年轻消费群体的思维定式。传统企业不可能不改变。

不变的话,营销的逻辑和线条应该还是不变的,从一开始的如何定义客户价值,产品如何创新,如何到达客户,线下是终端,线上就是流量。第三是影响和教育客户,第四是达成交易,第五是维护客户。这些逻辑传统企业也是这么做的。

针对第一点产品创新的压力更大,产生的生命周期可能更短。

针对第二点,找到客户的成本会越来越贵,很多互联网企业做入口

第三点,影响客户,以前是给客户一个购买的理由,现在是吸引他,免费,体验

有一个化妆品公司销量翻了几翻,遇到有意向的客户,马上寄产品过去,觉得好就付钱。真正退回来的是只有10%

第五个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概念,通过经营客户,实现交叉销售。


黄中强


基本介绍:企业老板,经销商,目前已经在京东做到市场份额第一,十几年从一个柜台做到多家店面,从卖硬件到卖服务,后来又转型到电商。在天涯管理论坛发步的“一位小公司老板的日常管理”的帖子,总共50多万次点击,4000多回复。

出版作品:《边干边学做老板》

关键词:应变

职位不一样,大家关注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我做这行从1995年开始,主要是做复印机和打印机的一体机,以前就是传统做法,中关村开门市,做广告啊,这两年比较好做,电商起来了,我们跟电商跟得比较紧,差不多每年公司业绩能够递增100%

公司挣钱也是好事,挣钱了管理也简单了。以前公司员工一年挣三四万,不敢说他,一说就没影了,现在很多员工一年三四十万,说他也没事,他不走。

我们也不用全国领先,我们只要比同行领先半步(日子就比较好过),电商还有很多机会,有一些小的公司无法承担电商平台费,像京东就是10万,我们这边的经验还有一些,就想跟这些小企业多联系,共同找更好的方向。

像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复印机、打印机都是夕阳行业,未来的趋势是无纸化办公,但是将来什么是朝阳行业?保健品、老年用品,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制氧机、空气净化器,将来会有发展。

主题发言

做企业的,感觉20年做下来,就是纯粹的商人了。如何判断管理好不好?能帮助公司挣钱的管理就是好管理,不能帮助公司挣钱的管理就不是好的管理。

说到开公司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对私营企业来说,就是能盈利。

我们是小公司,所以做不到全员持股,我想公司最重要的还是20%的骨干,所以,20%关键岗位上的骨干都有股份,这样平常业务不好了,我从来不会睡不好觉,而是总经理睡不好觉、部门经理睡不好觉。100%的股份,就是100%的责任,都是老板自己在操心,这样就把所有人放到自己的对立面了。我们公司会计也是股东,天天就会想着怎么给公司省钱,如何做让公司资金加速周转,等等。你把权利分下去,你就可以让他们帮你分担义务。

关于互联网,对我来说就是商场,跟百货商场其实是一样的,我们只不过把传统商场的业务搬到网上的商场,一样卖东西。我们就是在淘宝、天猫、苏宁、京东、亚马逊、当当开店,总有几家会发展起来的,都开店的话,哪家发展起来都会跟得上。

很多人抱怨互联网影响了自己生意,有功夫抱怨还不如想着怎么利用它、适应它。

现在搜索引擎引流变得很贵,10年前百度一个关键词几毛钱,现在一个关键词点击一次变成100元、200元,我就把搜索引擎引流的方法淘汰掉,转而做淘宝、做京东等电商平台。

这就是我的想法,别抱怨,赶紧改変自己最重要。


杨涛


基本介绍:北京三重华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1987年毕业于北京人民警察学院,1993年从北京市机关公务员岗位辞职创办三重电器。2012年在自己企业红红火火的时候,他选择到美国攻读MBA。做企业十多年,明年要上新三板,非常有心得。

出版作品:《宗:一位制造业企业家的思考》

关键词:放下

我在一家政法机关呆了12年,偶然的一个机会,1993年从政法机关辞职下海经商。一晃十几年过去了,2012年的时候我就想彻底放下,想看看自己还能不能从零开始,于是我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

因为语言不过关,所以决定到新加坡读MBA,但是后来发现不行,因为教英文的都是印尼人和马来人,相当于是跟韩国人学的英文。最后没办法,决定去美国攻读MBA。在学校里,我的称呼是uncle杨,因为学生里边男的我是岁数最大的。

我在政府机关做了十几年,做企业做了二十几年,放下从零开始又过了几年,有了这段经历以后,想说自己的体会:做企业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办企业的宗旨,这点是我特别深的体会。上个月去华为参观,碰到一件事。任正非没有见一家营业额几万亿美元咨询公司的代表,他说:“你不是我的客户,如果你是我的客户,再小的企业我也见。”

最后提醒大家:身体是第一位的,这个大家要非常关注,各位提到辟谷也好,弹钢琴也好,都非常好。

  • 评论
  •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