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儒、道两家之外,其实,后来的中国佛教也非常重视《易经》。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自然有它的一套系统,比如它的宇宙观世界观,它讲六道轮回,上有天界,下有地狱,中有饿鬼、畜生等道。但是在中国上古时代,是没有这些思想的,所以佛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并不那么顺利。
到了唐代,一些高僧大德开始寻求佛教中国化的道路。比如禅宗,开始在《庄子》中寻求一些方法和技巧,纳入自己的修学系统。另一些佛教宗派,比如说华严宗,就经过“枣柏大士”李通玄的著述《新华严经论》,把《易经》纳入了华严宗的修学体系之中的。《华严经》是佛教里非常重要的经典,佛教界一直以来盛传着一句话,叫“不学华严,就不知佛家之富贵。”读懂了《华严经》的人就知道,原来佛教不是倡导人们整天什么都不管,只是念经修苦行,你要知道,华严境界是无与伦比的,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都是从《华严经》中来的。有了对华严境界描述,佛教的世界就变得非常辉煌,玄妙繁华,风光无限。
说到这里,我就必须要介绍一下了。唐代华严宗大师李通玄,人称“枣柏大士”,他当时是在山西孟县的方山隐居了四十年,独自研究《易经》并注释《华严经》,将《易经》的体系完整地纳入了华严修学系统中。他所创立的一个易学流派叫做“方山易”。方山易号称是“佛家易学”,是将易理易卦的精义,融合到身心性命的修炼之中,将《易经》的精神理念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方山易代代传承,一直到了民国时期,由第42代方山易传人林际微大师,在浙江萧山传给了当代大德本光法师。大家都知道,本光法师是我们冯老师的师父,也是在学修上最得力的老师之一,尤其是在《易经》上面,冯老师是深得本光法师真传的。
本光法师唯一公开出版的一本书,叫做《周易禅观顿悟指要》,我们书院的部分同修也买来看过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是禅宗,有《碧岩录》、《坛经》的学修要点,也有马祖、百丈禅法、药山禅指要、赵州禅的方法特点,等等。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讲的就是“方山易”,也可以说是方山易秘笈,主要是讲了《说卦传》、《系辞传》,以及《乾坤文言》。本光法师所讲的《易经》,放到现在的学术界来说,简直可以说是惊世骇俗,因为他推翻了很多以前传统的《易经》说法。
比如说《系辞》,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是孔夫子所作,认为相当了不起,称之为“易大传”。一个人如果学通了《系辞》,那么《易经》基本上也就学通了。但是,本光法师却对《系辞》中的某些内容作出了批评。他认为《系辞》中的有些东西是非常高、非常妙的,但同时也有混淆视听、鱼龙混杂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本光法师认为,《系辞》不是一个人所作,是从战国到汉初的易学者们代代积累的集体创作产物。历代能入他老人家法眼的《易经》研究者,可说是寥寥无几,但是,在谈到宋代易学时,他老人家就首推周敦颐先生。他认为《周子通书》在易学上前后联贯,非常通顺透彻,真正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之作,是最高妙的东西。所以,本光老在宋代大儒之中,第一个推崇的就是周敦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