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的伟大力量

我们来学习第七章。这一章是《系辞》下传中非常重要的一章,通过对九个卦的三轮解说,阐明了一个人在德业修养上的方方面面,一般称为“九卦之德”,是易道人生观的集中体现。

“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一般来说,《易经》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但真正兴盛起来是在中古时期,也就是殷商末年到周朝初期。这是中国古代对历史时期划分的一个大概的说法。这个时期,文王周公把易道发挥出来,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基础,也奠定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基础,使《周易》成为我们文化传统中的核心经典。

我们以前说过,《易经》可谓是衰世之学,它的兴起恰恰是在世道的衰败之中,面对这样的时代,圣贤君子们总是忧心忡忡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周文王在商纣王的监禁之下推演易卦,写作断辞,的确是处在非常时期。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度过了七年的监禁生涯。周文王受到的这种监禁,还不同于现在判刑蹲班房,坐牢就坐牢,刑满了就可以出来,还有个盼头。周文王可不行,刑期也没个准数,谁知道商纣王会把自己关到什么时候?而且随时都有人监视,稍有怨言,随时都有被杀头的危险。商纣王的为人也非常歹毒,他下令把周文王的儿子杀了,做成食物给周文王吃。大家想想,周文王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推演易卦,如果不是一个大圣之人,是不可能在这种残酷恶劣的条件下,推演出伟大的《周易》。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周易》中才处处流露出深重的忧患意识。

这部经典能够传之千古,福佑后人,乃至福佑整个中华民族,让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真正是非常伟大。作易圣人的忧患,他不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命运,而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后世子孙。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文化内在的生命力,也恰恰是处于忧患的时代,处于灾难最深重的时候,才能够最大程度地爆发出来。

去年“5、12”地震的时候,那么多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那么多的志愿者不顾危险到了灾区服务,任劳任怨,很令人感动;还有那些幸存者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被埋在废墟中几十、上百个小时都能挺过来,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本身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在文化的道统和法统中体现出来,能够不间断地传承几千年,并且在世道最衰微、最危险的时候,也能够扭转局面并且重新复兴。这跟我们古代圣贤们在中华文化形成之初所深具的忧患意识有很大关系。所以,易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和精神中所潜藏的伟大力量,是传承千古,生生不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