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证”下手在“知止”

“知止”,一般人把它当成一个词,意思好像是知道在什么时候停止。实际上,“知”本身就是最基本、最基础的修养功夫。我们首先要“知”,知什么?知道大学之道是什么东西,知道我们学修的全部内容。知是很重要的,是功夫的发端。当然,如果从王阳明“致良知”的角度讲,这个“知”更是生命本身的一个最重要功能,是生命存在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一个人无“知”,并不是指没有知识,而是指没有判断、知觉的能力。这样一个无“知”的人,吃饭不知饱,针扎不知疼,精神中更不知有善恶是非好歹之分,几乎就该划到“植物人”的范畴里了。所以,培养“知”的能力非常重要、非常关键。可以这样说,“觉知”的敏锐程度,决定着我们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能力,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究竟是丰富的、细腻的,还是苍白的、贫乏的。

如果你是无知之人,那后面的就不给你谈了,也无从谈起。你不知嘛,不知好歹,有什么好谈的。所以,从功夫的角度出发,你生命本身的这个觉知能力,决定着你对下一步修证功夫的判断,即对“止”的判断。

什么是止?当止则止,止于当止。要想“止”,先需“知”,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停止下来、安住下来、凝聚起来,不再去盲目摸索。所以,能否“知止”是七证的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修养功夫。我们下手作心性修养的功夫,到最后的能够得到“定、静、安、虑、得”,能够有大的收获,都是“知止”功夫的一个自然延伸。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真正“知止”了,也就明白了自己一生的目标,知道自己应该“止于”何处,不再打这样那样的妄想了。这个时候,我们生命的全部力量,就会顺理成章地凝聚在你“所止”的目标点上,随着生命能量在这一个“点”上的不断积聚,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成就你所确定下来的“止于至善”的事业。

按照宋代大儒周敦颐先生的说法,学佛教一部《华严经》,不如学《易经》当中的一个艮卦。很多人对周子这一句话不服气,是啊!《华严经》是佛教里面的最高经典,有一个说法是“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修行进入“华严境界”,那就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所以,华严是佛家最丰富和高贵的代表,一切世间的帝王将相的富贵事业都相形见绌。但是,周敦颐却说《华严经》不如一个艮卦。为什么?

因为《易经》的艮卦,其象为山、为止,上下同卦,叫作兼山艮。为什么叫兼山艮?就是行人到了重重高山面前,要遇山而止,不要再往荒山野岭里钻,否则喂狼喂虎都说不定。周敦颐的意思是,在心性修养的过程中,给你说得天花乱坠是没有用的,你的功夫要下在“知止”上面。

艮卦的大象辞说:“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大人君子怎么能够做到“知止”呢?就是你的思想、行为不能离开你所处的位置。在儒家思想中,人在社会上的位置是放在人群中的,不是我们搬个凳子坐在这里或那里。所以,在《大学》里面就讲到了:“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就从仁、敬、慈、孝、信的角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一个人在群体中的位置。我们的“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我是张三,你是李四,是在一个位置上吗?不是,是在各种人群中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变化。我们在这个场合,在熊谷电器,熊总就是君,我们大家就是下属,就是臣,那就是一个君臣关系;我们出了这个院子,到了自己的家,面对父母,我们是子,是父子关系;而在子女面前,我们是父、是母;我们大家离开这个圈子走到了社会上去,我们都是朋友关系。对不对?

面对这几种关系,《大学》就告诉你要“止”,要达到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状态,也就是“止于至善”。把这个“至善”的状态放到社会中,放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就是充分体现一个人心灵中的“仁、敬、孝、慈、信”。这是《大学》对“知止”的一个阐述,也是整个儒家思想对“知止”的重要认识。

“知止而后有定”,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安住于这个位置上、安住于“仁、敬、孝、慈、信”这些做人的根本原则上,我们的心就不会有那么多痴心妄想,不会去做出格出位的事,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就会处得非常好。

但是,儒家的这一套东西,跟佛家、道家又有所不同。所以,在“知止”之后还要有更进一的认识,更进一步阐述。

我们有了“知”,知道该去“止”,止于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当我们能够止于自己的位置,我们就有“定”性了,自己就能够把得住了。《易经》鼎卦讲“君子以正位凝命”,凝命就是“定”,就是把自己的命运凝定在这个地方。凝定了以后又怎么样呢?随着你凝定能力的提升,“定而后能静”,人的静气就产生了。古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有静气的人才能干大事,没静气、满心浮躁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因为他屁股坐不稳,心里沉不住气。“静而后能安”,有了静气,人就会心安。心安的人,对整个事件的把握就更清楚、更明白,因为他的心理状态起伏不大,波动不大,一切事情自然就在他的掌控之中。我们常说“心安理得”,一个心安的人自然就通达一切道理。通达了一切道理,明白了事物之理,你才能去做事,不然就是瞎碰乱撞,即使做成功了也是“瞎猫碰到死耗子”。所以,“安而后能得”,做事业才会真正成功,能真正有所得。这就是“大学七证”的一个基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