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团和气就能管好企业吗

真心的体是空,真心的相呢?

真心的相是明、光明。

“空”是相对于“有”讲的,因为我们脑袋中有很多杂念、很多恐惧,只有空掉它,我们才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空掉以后,我们的内心就会呈现光明相。

光明是一直都在的,当我们内心有很多东西遮蔽住的时候,光明就被阴暗替代。就如同地球挡住了太阳,我们就进入了黑夜一样。但太阳的光明依然在宇宙间。所以,无须寻找光明,只要去掉内心的杂念、障碍,我们的内心就会呈现光明相。

“明”相对于暗来讲。一个人的内心阴暗,他的起心动念要么伤人、要么害人;一个人的内心光明,他的起心动念就是帮人的、善的、慈悲的。这就是心的光明相。

内心光明的人会有情绪反应、会生气吗?

 

我是一个学佛的人,但欧博公司内部实行的是严格的管理。只要欧博派到企业驻厂的老师有不负责任或执行力不强的现象,都会受到我的严厉批评,并限期整改。

有些人或许会说:“曾伟教授,你是学佛的,学佛就应如如不动。为什么你有时候批评人那么严厉,这好像对不上啊?”

我知道学佛的境界是如如不动,但问题是面对错误、过失,我如果如如不动,员工也如如不动,最后客户要动:客户要激动,客户要投诉。我不动也得动呀。

 

有些人据此又得出一个结论:学佛和管理是两码事。

管理和学佛到底能不能统一?肯定能。我们的管理禅是将管理和禅融为一体的。

我认为,判断该不该生气首先要从我、客户、老师三方的关系来看。三方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我和客户的关系。因为没有客户的资源,没有客户的资金,公司就不存在了,没有项目就不存在员工。所以,当你看到我严厉的这一面,不要认为这跟学佛对立了。员工做错了,我不批评,还一团和气,那是假慈悲。

学佛一定要真,六祖慧能说:“直心是道场。”假惺惺的根本就不是学佛。就企业的管理来说,考虑慈悲不慈悲,着眼点首先不是你跟员工的关系,而是你跟客户的关系,然后才是你跟员工的关系。你对客户慈悲,就难免对员工严厉——对员工严厉才是对客户真正的慈悲。

我看到很多公司就是因为对下属慈悲,结果对客户不慈悲,最后交不了差。办企业首先要把慈悲放在跟客户、跟市场的关系上,这是第一位的。

我们首先要对客户讲慈悲,因为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不要把学佛跟管理对立起来,学佛才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才能真正懂得“客户是上帝”不是口号,而是佛法,法力无边的法。

佛经显示佛陀也会呵斥人。常人生气是六道轮回,是业力在折腾,而佛陀呵斥人是大慈悲心渡众生,所以,生气和生气不同。不是说学了佛法,在管理中就不能生气了。生气、呵斥人,关键看出发点是慈悲还是嗔恨,是帮他还是恨他。

心的相不是用生气或和气来区别的,心的相是用光明和阴暗来区别的。什么叫光明?慈悲就是光明,嗔恨就是阴暗。生气是外表的相,不是心的本体的相,只要是出于慈悲,和气是对的,生气也是对的。对与错,你只要看一下结果就知道了。

很多人做管理做得假模假样,企业里一团和气,可货总是出不来,客户总是抱怨,结果订单越来越少,企业盈利越来越少。企业生存不下去,员工不得不离开,大家都是受害者,一团和气成了假慈悲。而严格管理的企业,客户满意,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员工收入有保障,个人进步迅速,这是真慈悲。

企业里不是一团和气就好,也不是吵吵嚷嚷就好,要看你的内心是明亮还是阴暗。你的内心是明亮的,是为大家好的,和气是善的,生气也是善的,所以,“动则万善相随”。

很多来欧博的老师只干了三五年,就被企业以几十万元的年薪挖走了。短短十二年,欧博培养了几十家顾问公司,培养了上百名职业经理人。欧博为什么能培养人?靠慈悲加严格。只有慈悲没有严格,那是假慈悲、滥慈悲;只有严格没有慈悲,那就是暴政、独裁。

一切都要看最终的结果,也就是“用”,要看作用体现在哪里。如果企业发展、员工成长,这样的“用”就证明我们的心是光明相。所以,要从体、相、用三方面看一个人的“心”。所以,对最终的结果保持觉知,才能判断一切。“觉知”恰恰是“真心”的唯一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