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牧场逆境中,更需要给下属多一点掌声

每次去牧场,我一般不提前打招呼,而是带着技术部经理、采购员直接去牧场,消毒、穿好防护服后,就直奔牛舍。检查温度和湿度计是否准确,喷淋和风扇是否运作正常,水源是否卫生,食槽是否干净,蚊子苍蝇是否繁多,牛粪清理是否及时,然后,通过看奶牛的采食状态分析饲料源,看奶牛粪便诊断健康度,看奶牛分群了解舒适度……

我不是饲养专家,但我会从经营管理的层面要求技术部经理、采购员、场长、主管、技术员一起查看奶牛的采食情况,通过采食的好差,了解问题所在。是粗饲料质量问题,还是精饲料搭配不当,抑或TMR搅拌效果不佳?当然,青贮窖、精料库、挤奶厅、水电使用、数据报表等也是不可忽视的检查项目,逐一筛选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下一阶段的整改措施、责任人、时间节点、改善成效。

我的下属,包含牧业总部的各部门管理者和员工、各牧场管理者和员工,我对他们的工作态度、能力、表现、效率、绩效是满意的。

广西常年高温高湿,特别是我们几个牧场所在地,每年的四月初到十一月末,室外温度平均到达36℃~38℃,湿度高达85%~95%,防暑降温工作是每年所面临的严峻工作之一。毫不夸张地说,温度湿度高度集中的六、七、八、九月份,是奶牛面临的鬼门关。这段时间,乳房炎、肢蹄病等病症高发,无论对奶牛还是牧场管理者、员工来说,都是一段艰难的岁月,面对严峻考验,如何接受挑战?

我们的牧场管理者和员工,就在挤奶通道、有阳光照射的卧床和饲喂走廊、饮水池、犊牛栏等地方用加密遮阳网遮阴;在待挤厅、挤奶通道、釆食通道、运动场周边等地尽量多设置饮水点;采用“风扇+喷淋”的物理化模式,把牛身彻底打湿,通过吹风迅速降温;尽量提供舒适的卧能缓解奶牛的应激,促进饲料消化率和牛奶转化率。

有个别牧场,是多年前建设的,牛舍屋顶是单层铁皮,牛舍内部温度可想而知,没办法,只有采用牛舍屋顶淋浴法降温。另外就是,通过对泌乳牛、干奶牛、围产期牛、犊牛适当调整TMR日粮结构,增加TMR饲喂次数来解决防暑降温的艰巨工作。

特别是,每次看到奶牛身体出现异常,体温升高、喘着粗气、嘴吐白沫、两眼无神、四肢无力、采食减少,大家都最大努力去挽救,甚至昼夜守在奶牛的身边。

最困难的还是粗饲料,广西的粗饲料结构单一,青贮玉米秆生长在丘陵地带、地形复杂,难以实施机械化收割;象草营养成分很低、含水量大、不利于制作干草或青贮;稻草难以收集也难以储存,水稻收割时节也是降雨密集时节,稻草嗮不干、易发霉;甘蔗叶木质素含量过高、适口性差;甘蔗渣营养价值低,只能作为饲料填充物,无法大量使用;苜蓿草、燕麦草依靠进口,羊草从内蒙古或者黑龙江采购,棉籽从新疆采购,玉米从东北采购,运费高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源。当地属喀斯特地貌,很多地方常年降雨量少,地下河也少,打不出水井,只能从河流、水库、水渠抽水,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后才能供牛饮用和清洗牛体、设施、设备,可以说,尽量节约水的用量。就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管理者和员工没有怨言,任劳任怨。

自然条件、青贮资源、硬件设施、水源来源,是阻挡我们牧场发展的短板,这点,不可否认。但,现实就摆在眼前,埋怨、牢骚解决不了问题,只有直面现实,在劣势中强化我们的优势。

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呢?我们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尊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视牧场如家庭,视员工如家人,视奶牛为亲人,构建科学合理的“家规”,营造嘘寒问暖的“温馨”,给予换位思考的“珍爱”;完善和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团队建设、人文环境、激励机制、检查机制、改善机制等,物资采购管理系统、奶牛舒适度管理、卫生防疫管理、牛只优化管理、设备操作管理数据化管理等,都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标准、流程、流程、记录),整个运营管理系统环环相扣,衔接到位。

我们的初心不是追求短、平、快的发展,而是坚守奶牛养殖的信念,对奶牛付出更多的爱心、恒心、毅力。多给下属一点掌声,既是赞美也是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