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分析带来的四大商机

(一)通过新产品渗透找到商机

通过新产品分析,你会发现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有一种属于市场渗透型新产品(在这里讨论的新产品,是指已经设计包装好的准备投放到目标市场的新产品)。这样的新产品就像长大的闺女,就等着找个“婆家”待嫁,还期望找到一群好邻居,这就成了“三分条件已经注定,七分机会就靠打拼”。这种新产品的投放,一般都是居于市场补充、市场跟随和市场渗透,主要是为弥补销量下滑和枪夺市场份额帮助增加销量。在投放市场时,最好就是结合产品利差设计、包装规格设计、产品特性及消费群体等,还要投放到匹配的目标管道,或者跟随流行产品和成熟产品进驻市场。比如要么是餐饮管道,要么是现代KA管道,要么是特殊管道,因为切入每一种管道对产品属性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二)通过漏斗型找到新产品商机

对产品进行漏斗型策略分析,主要目的是比照一下自己的产品是入门型产品还是常规型产品,是流行型产品还是创新型产品,搞清楚处在漏斗的哪一个阶段。在进行产品分析时,从新产品开发的时间沉淀和产品纵向发展结构看,产品结构的市场沉淀到最后一般都呈漏斗形,大部分被市场淘汰掉,只有很少部分活下来,这就是我们平日里看到的一个厂家开发了很多新产品,市场上真正畅销的就只有一两个,其余的都被市场无情地过滤掉了。

因为常规产品开发技术含量低,走大众化路线,常规做法就是看到市场上有流行的产品立马就跟进,要么是创新性跟随,要么是模仿性跟随。市场上常见的都是后者,就是市场上流行什么样的产品就跟随开发出来什么样的新产品。这些新产品一种可能是市场长时间沉积到底端,成为高颜值产品;一种可能是短期爆量,快速上升到顶端,成为最普通的产品,这类新产品因为省去了宣传等费用,配料简单、成本相对较低,进驻市场一般都采取低价策略,寻求夺取开路者市场份额的一杯羹,能赚就赚一把,不能赚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继续打,或者是“换一杆枪”继续打!

对于这一类型新产品,在入驻市场寻找代理商时,不宜找初创经销商。一是因为产品没有市场销售基础,也没有消费者认知培养,销售产品带来的收益一般养不活客户;二是因为初创经销商基础客情薄弱,在突击市场铺货或者打市场攻击战时,不利于市场开拓和快速推进。同时也不宜找大经销商(详情请看《大户制,悬在厂商头上的一把刀》一文),这类经销商因为做得大,做得品类一般比较多或者是成熟品牌的大单品,大经销商一般不会重视这种普通的新产品,如果让这类客户来做,最容易使新产品夭折。那么这种单一性的新产品找什么样的客户比较合适呢?根据市场操作验证,这种产品适合找有需要补充产品但又正好是互补或者有找替补产品意愿想法的客户,如果找到这种经销商,加上厂家业务员的务实跟进,新产品开拓市场就很容易成功。

(三)通过老产品找到商机

所谓老产品,就是在某个区域市场上售卖时间较长的产品,或者是在市场上已经过了导入期(产品生命期依次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品。比如茅台酒、娃哈哈纯净水、农夫山泉、老干妈、牛来香牛肉干等,这些产品都已经在区域市场上售卖了很长时间,或者早已进入成熟期甚至到了衰退期。对这类老产品的调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身老产品的调研;二是对竞品的老产品调研。通过对老产品的调研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也发现竞品的不足,然后找到商业机会,继续夯实市场基础,有效阻击竞品或者对竞品发起攻击,朝着第一品牌的制高点冲刺。

(四)通过创新产品创造商机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战略,产品创新在该战略中都会有重要规划。产品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产品创新的战略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包括选择创新产品构想、确定创新模式或方式,都要与企业的技术设备协调。在产品创新模式的具体现实中,主要有自主探索创新、联合探索创新两种方式。

自主探索创新是指企业不需要被动依赖外部技术或者购买外部技术,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逐一攻破技术难关,达到预期的目标。联合探索创新是指企业与企业、科研机构或者高等学院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当今全球性的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技术的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即使是技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会面临技术资源短缺的问题,单个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取得技术进展越来越困难,于是联合创新就成了最好的合作选择。联合创新通过外部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快速攻克技术难关、缩短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因此,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选择适合的产品创新方式,有实力就选择自主探索创新,没实力就选择联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