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易的家法

方山易在这里还有进一步的发挥,本光法师讲到“知崇礼卑”这一段的时候就说:“吾家师长讲授此章,特立四义发挥”。哪四义呢?第一是知崇礼卑,第二是知阳礼阴,第三是仁阳义阴,第四个是政阳兵阴。大家注意了,这是方山易学里面辨识阴阳的一个窍决。

“知崇礼卑”刚才我们已经谈到了,现在来说说“知阳礼阴”。方山易要求我们建立一己阳明正知,就是要我们体现出精神中光明的一面,随时做自己的精神之主,牢牢掌握精神的主动权。知为阳,就是一切无不从此中建立,一切无不从此中流出。不管是我们的知识也好,学问也好,世间的一切圣贤事业也好,通通都是从乾之良知中流出来的。只要我们牢牢地树立起自己的阳明正知,让智慧之光透出来,天地万物都能够被你智慧的光明所照亮。就像雪峰祖师大悟时,岩头和尚对他说的一句话:“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将来,与我盖天盖地去!”

方山易的原则就是阳主阴从。知为阳,礼为阴,就是一切礼法的建立无不是围绕着“知”这个主心骨。那么,在具体的事业上怎样来理解这个知阳礼阴呢?比如我们办书院,中间就有个“知阳礼阴”的辨识过程。我们书院的宗旨是弘扬国学,这就是书院的根本目标,这就是“知阳”,这个主心骨是不能动摇的。围绕着书院所建立的这套东西,不管是人事制度也好,学修制度也好,课程设置也好,都是“礼阴”的范畴,是围绕着我们传播国学、弘扬国学这个“知阳”来进行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因缘,礼法制度上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但是弘扬国学这个根本点是不变的。

更细一点来说,我们书院的这个课堂,有小班课堂,也有对外的公益课。作为小班课程来说,中心点又是什么呢?既然大家能够到小课堂来学习,其一本身是在传统文化上就有一定的基础,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家愿意真正在传统文化上投入自己的精力,投入自己的时间,乃至投入自己的财力物力,愿意承担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我们为什么要开小班课程呢?过去是称为研修班,比对外的公益课,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上就要高一个层次。这就是小课堂的中心,就属于“知阳”的部分。围绕着这个中心,我们在学修上就跟外面公益课的学修不一样,内容会更深层一些,讲法上、学修窍诀上就会讲得更多一些。但具体讲的内容、该怎么讲、授课频次如何,等等,这些就是“礼阴”的部分,是围绕这个“知阳”中心点展开的。

我们在太极宾馆的公益课,目标就是对国学做一个广泛的普及和弘扬。听众也是觉得听了这个有好处,比坐在家里打麻将、吃麻辣烫要舒服些,能够跟传统文化,跟国学结缘是很愉快的事情。我们围绕这个中心所设置的课程内容、讲课的频次、授课方式也就不一样。

所以,“知阳礼阴”的这个“知阳”,就是一件事情、一个单位、一个项目的核心部分,或者说是根本目的,这个是永远不变的,要放在最显著的位置上,永远处于阳面。任何时候都要随时提醒自己看到目标、立足于这个根本点。“礼阴”就是围绕着基本点的各种礼数、各种方法,为这个核心利益服务,可以有不同的变化,处于从属地位。在这个事情上,大家做企业也好,管理一个部门也好,在家里搞家庭建设也好,都要体会这个感觉,不能够阴阳颠倒、主宾颠倒。

现在有些团体,看到传统文化一热,就想抓住这个机会从中间捞名捞利;也有些人不是为了名利,但是方法却不当。前段时间,某团体和我们联系,希望与书院、太极宾馆一起,联合搞个关于传统文化的晚会。过了十几天,太极宾馆的袁总说,他们又提出了其它要求,希望宾馆能够为他们的服装租赁、车费等付多少多少钱。这个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本来太极宾馆拿出场地来和大家一起做推动传统文化的活动,这个团体是主动提出来想借人家的场地来搞活动,后来却突然提出了这些经济上的要求。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像这样的团体,就是没有把传统文化的主次分清楚,就不懂“知阳礼阴”的道理。他们这个团体也不怎么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每天都在传统服饰、礼数上斤斤计较。刚一见面就深深作揖,感觉是很文质彬彬的,穿的也是一身宽袍大袖的汉式服装。但是一听他们说话,一体会其言行,感觉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上次我们跟这个团体见面,晓宇穿了一身很好看的中式对襟衣服,谁知他们一见就很不高兴,说这种衣服是满人入关后强加于我们汉人的,是汉人被奴役的产物,是要不得的,然后宣传说真正的汉人,必须要穿他们提倡的正宗汉服。他们这样一说话,你就能感觉到这些人没有内涵,徒有一些外表礼数而已。满族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嘛!所以他们就是阴阳颠倒的感觉。我们这里说“知阳礼阴”,在他们那里就变成了“知阴礼阳”,传统文化的真智慧就被淹没在繁琐的礼仪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