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滞销品以及由此导致的近效期药品,是每个药店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处理好近效期滞销品能快速清理药品,获取流动资金。
一般来说,产生滞销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购进不合理。比如,门店因多种原因使得进购数量明显超过正常消化量;采购品种不适销;购进政策不完备导致退换货麻烦。二是销售不得力。比如,绩效考核政策不合理,导致销售的导向性不足;养护工作不及时,导致滞销品的预警时间不足;总部管理能力薄弱,缺乏对商品销售的指导能力。
对于滞销品,降价销售是最后的无奈之举,综合滞销品的产生原因,处理好滞销问题,还得在以下方面强化管理,方可标本兼治。
(一)严格库存上下限管理
库存管理的核心在于进货数量的事前监控,库存上下限的确定和修改均由采购初定,门店销售进行把关,最后经过总经理核准,临时调整可由总经理直接把关。仓管在验收入库时,可对照库存上限,采取验收上报总经理等措施,在源头上避免库存过大。门店的库存总量由店长和门店管理部门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库存上下限由店长拟定后报门店管理负责人审定,门店管理负责人需要定期对具体品种的库存和动销情况进行监控。
(二)积极做好养护工作
越早发现滞销品,越便于采取措施,从而找到对症的购买者。根据员工人数,门店可以列出相应的养护区,由专人负责养护,养护人员每月轮换。据统计,滞销品有20%左右属于“遗忘品”,养护时在备注栏记载商品的主要适用症状,以便更有效地提示养护者对该商品的关注。养护结束后,店长要将有效期在九个月内的商品进行汇总,分配给每个员工进行销售,店员按照计划完成各自“近效期”商品消化任务。
(三)编制销售话术帮助门店销售
一个月未动销或者三个月未周转的药品均应该纳入门店管理部门的监控重点,依据不同的情况对不同的滞销品制定不同的话术,以便对滞销品进行处理。当顾客购买同类药品时,可优先推荐此类药品。同时,门店员工需循循善诱,及时发现潜在需求顾客,实现精准营销。
(四)临时调整促销等级,加大员工奖励
根据滞销品的价格、毛利、供应商货款政策、厂家知名度、广告支持力度、额外政策等情况,确定滞销品相应的促销等级,门店在此基础上加大促销力度。对销售滞销品得力的员工,应加大奖励力度,提升店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更好地为门店贡献力量。在处理滞销品的过程中,门店需要发挥动员能力,只有在管理和执行力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减少滞销品。
(五)高频次盘点到批号
这既是及时发现近效期商品和不动销商品的良好机会,从而将滞销、不良库存商品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能够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解决进度进行高密度的跟踪,以便对前期已经采取的措施的效果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情况进行措施调整。但是,高频次盘点到批号,按照传统人工盘点方式,是一件很耗费人力又耽搁时间的小“工程”,几乎不具备现实可操作性。
因此,要实现此管理意图,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据笔者了解,目前,深圳市亿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开发出一款近似傻瓜式的盘点机,可以与目前药店主流业务系统实现对接,从而实现在不停止营业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完成到批号的盘点工作,在技术上解决了药店高频次、精准盘点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