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意协调人事

下面又讲了另一种情况:“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作为君王的想法与庶民百姓的想法是一致的,但是呢,卿士大臣们表达的却是另一种相反的意见。这时候,龟卜、打卦占筮的作用就再次凸显出来了。如果龟卜、占筮的结果跟卿士大臣们的意见一致,而跟君王与庶民的意见相反,那怎么办?对不起!在这种情况下,君王和庶民百姓的意见也要靠边站啦!

君臣意见不同,决之卜筮,君王也不可挟民意而强逆卿士们的意见,所以,这一种情况,仍以一个“吉”字定性。

我们看中国上古的这一套稽疑制度安排,作为最高领导者的君王,也不是像自秦汉以降的集权统治者,自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上古时代的圣贤人物把人事和天意理解得很透彻,绝对不可以由任何个人的意志来决定重大事件。《洪范》把这一套稽疑制度总结出来,并且是作为代代相传的根本大法,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确立下来。

再看下一种情况:“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老百姓们所期望的事情,和龟卜、占筮出来的结果是一致的,但是,作为社会领导阶层的人都不愿意,从君王这个最高领导者,到公卿、士人等全部的贵族阶层都不愿意。这个时候怎么办?放到现代社会,无论是东、西方的哪一国家,估计这种情况下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但是,在上古三代的中国社会,《洪范》的大原则摆在这里,对不起!君王、卿士们也要听老百姓的,要听龟卜占筮所显现的预兆。

我们现在动不动就讲搞改革,老百姓也是每个人都希望改革,但是,如果最高领导人不想改革,社会各阶层的官员们也不想改革,怎么办?这中间有太多的利益被这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所控制,所以在现代制度下,如果整个官僚阶层都没有动力,几乎不可能推动实质性的改革。但是,现在有没有人看得懂天意?天意难违啊!如果天意显现出来了,预示如果不改革的话,这个国家已经非常危险了,你说该改还是不该改?必须改革!不管权贵阶层愿不愿意,都必须改,否则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只剩下造反闹革命这一条路了。

这是《洪范》稽疑的大原则。这一套原则最微妙、最具平衡力量、最意味无穷的地方,就是引入龟卜占筮以显天意。只有以天意来协调人事,方可令人敬畏天命,从而肃清和制约人类意志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