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四德,无处不在

我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们几个师兄弟切了西瓜正在吃,一位师父突然指着西瓜问:“这是什么?”有人张口就说:“西瓜”。只见师父脸一沉说:“你们以为我是傻瓜?我难道不晓得它是西瓜吗?”又有人说,这个西瓜即非西瓜是名西瓜。他以为自己聪明,结果师父眼一瞪,骂道:“狗屁不通!”然后他一指我:“你来说!”我伸手一把抓过西瓜,几口就吃掉了。师父见了就哈哈大笑。

这就是禅宗的方法,就是要打断你的思维,要截断众流。云门三句中“截断众流”,并不是截断就完了,你还要回光一照,要体会思维中生起念头的那一瞬间。这些都是认识你的本元、认识你的本来面目的最佳契机。

有些学净土宗的朋友看《阿弥陀经》,不明白为什么里面说“水鸟树林,皆能说法”,它们能说啥子法呢?我们看古代的那些禅师们,有闻到花香就开悟的,有过河时照见影子而开悟的,有听见瓦片打在竹子上开悟的,还有看见鸡飞上树开悟的。我们近代的虚云老和尚,是倒开水烫了手把杯子摔破开悟的。为啥子他们能够开悟?他们悟到了什么?就是在这一瞬间体会到了这个本元,体会到了自己空空如也的本来面目。

上面是拿禅宗的方法,来旁敲侧击地说了一下这个乾卦四德中的“元”。那么“亨德”的感觉呢?其实也是一样的。

我们这个木镇纸之所以能够放在这里,就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流通,从树变成木头,木头经过加工后,其间的元素和能量进行了转化,再通过我们花钱买回来,就到了书院讲堂的这张桌子上。如果中间有任何一个环节没有亨,没有通,给阻碍了,都不会有这个结果。而且,我通过拿它给大家演示,我与大家之间在精神中沟通了,我传达了自己对易理的体会,大家也接受了我传达出来的道理,这也是这块木镇纸俱足“亨德”的一种表现。另外,如果哪天我们高兴了,把它送给朋友做礼物,它仍然也体现着亨通之德。我们看这样一个小东西,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它都完全体现了乾卦之亨德。

就“利贞”二德而言,也是如此。“利者,义之和也”,雕刻这块木镇纸的匠人因出售它而得到了经济上的利益,我们花钱买回来摆在这里很好看、很享受,也得到了精神上的利益,如果以后把它送给朋友也会成为很好的礼物,大家都从中得到了好处,体现了公平交易的原则。可以这样说,变成了一块木镇纸,也就是这块木头在当前这个时空交点上的正位,这就体现了乾卦的贞德,贞者正也。所以,我们随便举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全俱了乾卦四德。

既然任何事物都全俱乾卦四德,人人都有一己之阳明正知,那么,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还有形形色色的差别,精神境界上还有悟与未悟的差别呢?关键的问题,就是对这个“关键问题”是知还是不知、是认识到还是没有认识到。

如果我们知,我们明白了这一点,这个“庶物”就“首出”了,你就有成圣成贤的资格,你的精神就明亮起来了,你的心性就能够起大机大用,能够使天下太平。如果我们不知这个千金难买、又分文不值的东西,让这个宝贝被我们日常的贪嗔痴慢、柴米油盐所淹没了,这个“庶物”就没有冒出头来,你就是凡夫俗子一个。所以,圣人和凡夫的差别,就在于对这个人人都有的“庶物”,是知还是不知。所以古人说“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就是看你是知还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