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官》:看《小时代》,人们觉得时尚好像就是物质的堆砌,拜金主义的盛行。作为一个时尚导演,你认为的时尚是怎样的?
肖寅菲:《小时代》中的时尚仅仅是导演郭敬明心中的时尚,它代表的只是一小部分群体心中的纸醉金迷。若把它放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内,这种时尚显然是不高级的。我认为,时尚应该是刻在骨子里面的,正如每个个体有独特的DNA般,个体对美有着独到的见解。譬如说,杨丽萍老师把自己的灵魂与民族服饰相结合,演绎成了世界流行趋势的代表。
《执行官》:大部分观众直言“不懂时尚圈”。在你看来,时尚一定要用标新立异来能吸引眼球吗?如何让概念性的时尚产品走进生活的日常?
肖寅菲:与很多人不懂高数、对其缺乏清晰认识的情况类似,这个问题是一个缺乏清晰度的伪命题。在我眼中,时尚绝不是一种以吸引眼球为主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认知来自于我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与融会贯通。无论一个产品的概念性多强,只要有其独特的“DNA”,它都值得走进生活。不同的产品对应着不同的概念,对应着特定的表达人群和表达场景。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以消费画像为基础,概念性产品是很难进行推广的。因此,我们在推广概念性产品,让它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时,一定要先把消费画像处理清晰。
《执行官》:与时尚距离最近的似乎是服装行业,你也服务过一些企业,你认为秀场的策划对服装企业的帮助是什么?如何看待很多策划看起来富有逼格,但却没有销售力的现象?
肖寅菲:秀场是视觉营销中高水平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昂贵的现象级品牌广告手段。在秀场中,主办方可以清楚地算出这样的推广方式每秒钟所需的花费。举个实例来说,假设一场秀场的花费是100万元,时长为30分钟,这样就能推断出在每秒钟主办方所需的花费了。所以,每个品牌对自己的花销一定要清晰。高逼格却运营不起的销售策划,就如被商业化的文艺片没有票房一样,是由于综合因素造成的。
《执行官》:现在许多企业的发布会正借鉴时装周的模式,用冠名一些时尚秀场或直接赞助网红型模特获取流量,时尚与商业有着怎样的共赢生态??业内公认最成功品牌植入的案例有哪几个?
肖寅菲:时尚永远离不开商业,其意识形态在商业体中盘根错节,却又高于大众商业体的俗不可耐。两者的关系时而如恋人般如胶似漆,时而如过客般笑忘江湖。
以百雀羚为例,去年(2017年)百雀羚的现象级广告在朋友圈一度刷屏,原因是它突破了平面广告的视觉极限,利用美女、谍战、悬疑等进行创新,将一个众所周知的大众化妆品牌,拍成如电影大片般的广告,具备了关键的传播因素,在朋友圈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是花小钱办大事的一个例子,其创造的价值可能是用百万元级经费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再以vivo手机为例,在各大视频网站中,都能搜索到吐槽大会这个真人秀节目。在vivo手机第一年做推广的时候,便开始向吐槽大会投资。策划人以搞笑的风格,让明星和主持人进行强行的推广,把vivo手机带到了中国所有的家庭。目前,吐槽大会的点击率已经超过了八亿元,在所有综合平台中,排在第一位。这两个案例都是利用平面和新媒体而成功的案例,也印证了时尚与商业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