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惜书如命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原文解释】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如果发现书籍有残缺、有损坏的地方,要马上修补好。

 

书读到一半,如果有人找我们,也不能随便把书放下就离开。应该把书收好,收拾整理好后再离开。收拾书也就几十秒的时间,这点时间还是能够挤出来的。

现在书到处都是,不像古代,那时候想有一本书太难了,对书的爱惜程度比我们现代人要重视得多。古代的书籍往往都是用针线所缝制的,这样来把它固定。今天科技进步了,书很紧实,很多书也就是读一遍,不容易磨损。只是一些学生的书或者词典等工具书,经常翻阅,可能会有磨损。书籍给了我们很多的知识和智慧,不能仅仅用纸张价值衡量它,书籍是我们的老师,应该用对待老师的态度对待它。

我们想一想,很多古人穷其一生的智慧,把好的思想留存下来,也没有收取版税,我们不该尊敬吗?今天虽然得到很容易,但不能忘本,要对这些书籍存有恭敬之心。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阅读《易经》,《易经》是一本很难懂的书,孔子一遍看不懂,就再看一遍,反复学习。因为每天翻阅,穿竹简的牛皮绳磨断了好几次。每磨断一次,孔子就整理一次,一直使书保存完好。

 

当代人对书不爱惜,但更多的是有书也不读了,有篇文章曾经红遍网络,是说当今国人不爱读书的事情。文中提到,在机场、飞机上的闲暇时刻,很少见到有人读书,更多是玩手机、平板电脑。主要的娱乐,中老年人是打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读书成了学者的专利,甚至学者也不看书了。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史,应该和个人的阅读史息息相关。读书不仅仅影响个人,还影响整个民族、整个社会。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一些小国家,如以色列、匈牙利等,诺贝尔奖得主并不少,这些都是因爱读书而获得了智慧和力量。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