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常见的制程布置方式和对比

(一)常见的制程布置方式

1.间歇式制程布置(功能式布置、程序布置)

指具有相同功能的机器、技术、人员或作业皆聚在一起。

2.直接式制程布置(产品式布置)

直线式又称产品布置或直线过程布置,将机器依产品的制程及操作顺序安排而成为有顺序的生产线型式。

3.专案式制程布置(固定位置布置)

专案式:固定位置布置。欲制造的产品不动,而将加工设备移到产品制造处施工(造船)等。

4.群组布置制程布置(制程单元布置)

群组式又称制造单位布置,小批量多样化生产,在小批量生产中获得间歇及直线之优点。使具备“弹性”及“高效率”成为一细胞,常见的方式有跳耀式及U、C、L等型式(丰田式)。

跳耀式:将机器布置成一圈往相同方向进出原料/成品,由一个作业员绕小圈子操纵所有的机器,工作人员在循环时间内(作业时间加上搬运时间)刚好完成一圈,如果要增加量产则可以增加人手并使机器速器、速压增快即可。

U、C、L等型式:将机器布置成U、C、L造型。

上述两种制造细胞形式在丰田式生产工厂中时常可以见到,此时大都需要多能工来配合,而此种制造细胞之类似模组可以和其他保证制程相连接。

5.混合式布置

混合式:在一工厂里采取融合上述各种布置的方式而成。如制造金属工厂:由于金属重量不同,工作场地的安排必须将重的零件工作放置于靠近出货地方,利用起重机搬运,而轻的零件工作站则可以移到其他处。医院:在检查及医疗部门的布置是采用程序布置,而病人住入病房疗养,此时护士、医生至病人床位处服务则是固定位置布置。

(二)各项制程布置优缺点比较

各项制程布置优缺点比较如表5-11所示。

表5-11 各项制程布置优缺点比较

优点

缺点

间歇式

1.设备人员具有弹性

2.较少的设备、投资较少的重复设备(除非数量很大)

3.专家的形式:各部门管理者有高度的知识

4.工作多样化,工作人有较大的满足感

1.物料搬运缺乏效率,有回送或长距离的搬运

2.缺乏时间,有效地运用在两个工作中需要等待

3.需要复杂的生产规划与控制

4.需要较高的人工薪资

5.较低的生产力

直线式(含L、U及O型)、分枝型

1.较少的物料搬运

2.较少的在制品

3.较简单的生产规划与控制系统

4.工作简化,使工资成本较低

5.减少总处理时间

1.缺乏制程弹性

2.缺乏时交锋的弹性

3.较大投资

4.每一个零件步骤均相互牵连

5.工人工作单调,士气低

专案式

1.可移动之工件减至最低

2.减少工作之搬运损害与搬运成本

3.工作人员可持续进行被指派的工作

1.同一工人需具备多种技能

2.单一员工工资成本高

3.设备及人员的移动费高

4.设备使用率低

群组

1.减少生产规划与控制

2.减少物流搬运

3.减少在制品存货

4.减少准备时间

1.对生产制程做系统分析困难

2.对零件(制品)类不易

3.安排各制造细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