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讨论神存在问题的意义

讨论神存在问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国古代宗教人士一般将神(或“天”)的存在视为当然事实,无可怀疑。大多只是在感知的基础上相信,然后赞颂、祈祷、利用而已,总的看来,缺乏理论上的怀疑与系统的论证。先秦墨子曾经运用历史记载、民间传说、日常经验证实鬼神的存在。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也谈到神仙存在问题,摘引如下:

“或问曰:神仙不死,信可得乎?抱朴子答曰:虽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毕见焉。虽禀极聪,而有声者不可尽闻焉。虽有大章竖亥403之足,而所常履者 ,未若所不履之多。虽有禹、益、齐谐之智,而所尝识者,未若所不识之众也。万物云云,何所不有,况列仙之人,盈乎竹素矣。不死之道,曷为无之?”404

葛洪断定人经验认识能力有限,肯定经验认识对象无限,从而揭示出人们对神仙不死的怀疑是不可靠的,但从正面证明神仙的存在与可修而至,却明显缺乏。后来葛洪著《神仙传》,列举的也是历史传说或历史事实,属于生活经验或历史实证的范围。在证明方法上,与墨子似乎相同,都属于材料列举基础上的归纳方法的运用。经历了两汉数百年“经学思维”锻炼,中国古人理论思维的进展,似乎并没有在“神”的证明方法上体现出来。

在先秦诸子学繁荣之后,缺乏有足够深度的形而上问题(“天”或“神”的问题是其一)的刺激,后来的国人,对抽象的逻辑思维、形而上学等缺乏足够充分的进一步讨论,最终没有建立起西方基督宗教那样的神学。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逻辑思维不够发达,近代科学、逻辑学、法权观念等都发达不起来,五四运动呼唤的民主、科学在中国也缺乏神圣的理论基础,中国近代化大受挫折等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如果从整个文化系统的角度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神学的缺乏,可能是原因之一。假设这个看法成立,那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检讨西方神学,吸取其积极的理论思维成果,便有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