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阳到五行的演化

原文:“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
我们平常说五行,习惯上总是按金、木、水、火、土这样的顺序来说,但是,这里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顺序是不同的。图上也是先生水、火,再生木、金、土。这个也是有自身的道理。

从《易经》卦象上来说,水、火对应的就是坎卦和离卦。我们看周敦颐“太极图”中的第二个图“阳动阴静”,左半边其实是一个变了形的坎卦,右半边则是一个变了形的离卦。坎为水,离为火,是最能体现出阴阳五行的变化特点。因此,这里阳变阴合而首先生水、火,这个次序是很有道理的。要记住啊!这一套东西都是人的精神中体会出来的一套理论,并不是真的有太极这么一个东西,也并不是说真的就先有一个太极,然后又生出一汪水、一团火。不是这个意思啊!其实,本无先后可言,本无生灭可言,只是在人的精神中,在人的意识层面上,最先感受、最明显的感受,是从水、火这两种元素的变化中来的。

在荆门郭店的考古挖掘中,曾发现了一本远古的书籍,后来叫《郭店简帛书》,其中有一篇的名字叫《太一生水篇》。从这个篇名看,太一就是太极嘛,它也是说太极首先生水这样一个次序。所以,这里“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在五行相生的顺序上,是有这么一个讲究的。

“五气顺布,四时行焉”。四时指的就是四季。正是因为有了五行之气的变化,才会产生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如果我们将阴阳五行的学说,和一年四季、东南西北的方位,还有天干地支结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以下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说东方甲乙木,代表的是春天;南方丙丁火,是夏天;西方庚辛金,代表的是秋天;北方壬癸水,指冬天;中央戊己土,分属四季。如下图:



通过该图可以看到,天干、五行、四季都是一一相对应的。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种对应就体现了五气的顺布。所谓顺布就是顺生,水生木,树木有了水才能够生长,如果没有水那就成了沙漠了;木生火,木柴一直是人类最传统的生火材料;火生土,东西被火烧了以后就变成泥巴了;土生金,金属物质这些都是埋藏在土地里的;金反过来又生水。这就是一个五行顺生的过程。从季节来说,东方是春季,南方是夏季,西方是秋季,北方是冬季,中央是土。

为什么会把土放在中央呢?这是因为在四季里面都有土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一年四季的运行,是站在地球的角度上来说的,是站在大地的角度上来说的;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也都是在大地上产生的。如果没有地球或不在地球上,而是站在太阳系其它的星球上面,或者不在太阳系而在其它星系,那就没有春夏秋冬这样的四季变化了。所以说土,代表了地球,它是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基础,是分属四季的。另外,这个图也可以把十二地支、易经八卦等内容纳入进去。当然,这就复杂了。大家可以自己去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