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模式都属于自己拿地开发建设的重资产投入模式,产业园开发中还有一个流派——轻资产运营模式,有以下几种:
1.运营品牌输出模式
运营品牌输出模式,即寻找已建成的园区标的,为其提供招商、运营等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目前,很多孵化器6、众创空间、平台等基本采用该模式,即不持有重资产,而是对现有载体进行二次招商,向业主收取服务费或者运营费。
这一模式可以通过较小资金和较低风险实现园区规模化布局;快速新增可协同园区,实现外溢资源的变现;为旗下重资产项目进入新的城市探路,但这种模式需要在业界拥有非常成熟的运营经验和广为人知且被认可的口碑。
很多园区开发运营商纷纷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移,希望规避园区企业在重资产拓展过程的风险,但是产业园区是个复杂的系统,不具备足够体量的土地储备和可供出租出售的物业,是没有话语权和主导权的。笔者认为,一个企业纯做轻资产运营是较难规模化复制的,即使开拓轻资产业务,也应该轻重结合,两条腿走路。
2.资产证券化模式
将项目形成资产包,当项目达到良性状态,形成 reits 快速变现,这种运作以普洛斯为典型代表,也是外资工业地产的成熟做法,可以有效支撑轻资产模式。无论是中国式reits,还是搭建境外架构,reits面临着自身的行业难题,比如收益稳定可靠的优质资产稀少、产业用地年限较短并有进一步缩短的可能等,都限制了产业园区借用reits推行轻资产的可能性。
无论是哪种模式,都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当下选择,会不会新增其他模式也未可知,但是必须牢记,产业园区的核心是“产业”,如果不能真正成为政府产业引导和集聚的有力抓手,仅仅把自己当成和卖房子一样的卖办公楼、卖厂房的开发商,前景只会越来越不好。
因政企合一开发模式基本谢幕,本章结尾的延伸阅读将通过专门的文章对该模式进行分析,后面的开发实操中不再过多提及。其他的开发模式,会在后面的章节中以实操的形式对开发环节进行阐述。
【延伸阅读】宁波大榭管理体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