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相对单一的市场和渠道,更容易做成样板

每一个企业都需要有一个样板市场,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这样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选择样板市场有两个考量因素:一是品类里的高势能市场。如果是做醋的,最好选择山西;如果是做煎饼的,最好选择山东;如果是做白酒的,最好选择贵州。因为顾客会天然地认为这些地方的品类会更专业,如果能拿下这样的市场,对于企业未来走出去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样的市场竞争也是最激烈的,对手都会把重心放在这里,作为资源能力相对弱的后来者,想要在这样的区域争夺市场是非常艰难的。二是进一步聚焦,聚焦在某一个市场和渠道上。在一个点上发力,可以打磨一套成熟的市场模式,让团队积累更多的市场经验,也能把遇到的问题最大化地加以解决,为之后走出去对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锐澳(RIO)鸡尾酒大家还记得吗?2015年前后发展迅猛,广告量很大,前期在酒吧和夜店等渠道发展很快,品牌影响力也很大,后来就是因为没有控制好渠道扩张的节奏,开始走向商超和学校周边等地,过早地吸引到不适合的人群,导致品牌的负面口碑不断扩散,把一个本来有不错前景的品牌扼杀掉了。其实,只要RIO当时再在酒吧和夜店这样的渠道沉淀两年,把品牌的势能再拉高一些,慢慢地影响更多的顾客,再走向更大的市场和渠道,顾客是可以接受这个品牌的。可见,该慢的时候要慢。渠道的选择对于一个品牌至关重要,不可不重视。

最后,我们来做一下总结。

做市场和渠道,常见的误区是:摊煎饼式的分布,最后哪一个区域也没有做起来,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做到主导地位,最忌讳的就是平均用力,更不要拿在做得好的区域赚到的钱去补贴做得不好的区域,应该把企业的长处做得更长。

做市场的三项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远离大企业的核心市场,从小众市场切入。中小企业永远只有一次机会,切莫与大企业硬碰硬,更不要把自己做成大企业的试验田。

二是选择容易出成果的市场,从企业的优势出发。先让自己活下来是企业的底线,然后再选择时机向更大的市场发展。

三是相对单一的市场和渠道,更容易做成样板。这样才能建立自己的样板市场,才能积累更多的团队经验和信心,为走出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