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务谈判中,扣率和差价是避免不了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采购,开口就是达不到多少扣率,这个产品就不能做。但是合理地转化二者,就能够化解产品在价格上的劣势。
在和康健连锁谈判KSNJ作为该连锁药店首推的时候,采购经理赵经理一上来就说,“你这70扣的产品我们公司肯定是做不了的,就算报上去了,老板也批不了,价格又贵,还要从商业走货,压款。”
我说:“赵经理,是这样的,如果您这里做首推,给予我们的首推政策核算完的进货价大概是30元,您卖59.8元,一盒有将近30元的利润。是的,在算扣率上没有什么优势,但是您细细算来,一盒药如果进1元,卖10元,10扣,够低吧,可是,您也就赚了9元钱。但是我们的药核算下来,50扣,但是我们一盒有30元的差价。我们不能只看准扣率,更要看重差价,差价才是我们实实在在的利润,比扣率那个数字有用得多。作为一个临床带动的产品,又有那么多的差价,虽然只有50扣,但是做首推的意义也是很大的。”
最后,我们的产品做进了首推,产品的销量大了起来,药店获得的利润也自然多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采购经理和药店老板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毛利率只是一个数字,而毛利额才是实实在在的钱!但是,有限采购负责人的观念并没有转变过来,还是需要我们用文中比较“极端”的算法来跟我的采购负责人说明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