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如何运营社群
(一)社群突破了传统的圈子
互联网时代,有社区,有门户,有QQ群;到了微博时代,有粉丝,有大V,有部落;但是社群,却是移动互联时代的产物。简单地说,就是以微信群而连接的各种强关系、弱关系群。2014年的移动互联元年,从某种角度看,以风起云涌的社群为标志:众筹、讲座、销售、传播等都是以社群为发动源。社群就是圈子。
移动互联社群、圈子与传统的社区、圈子有交集,但更多的是不同。简单说,移动互联社群的核心特点是放大了每个人的生活圈、社交圈、社会关系圈。显然,移动互联社群突破了“五伦”(家族、同乡、同学、同事、国家)的传统圈子,让每个人有机会进行“无界连接”,这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本质,是社交化的原因所在。
互联网(PC为核心的互联网世界)是产业,移动互联网(手机为核心的互联网世界)是生活。互联网是先进生产力,移动互联网是新型消费力。至此,人类生产、生活从一维世界,进入了“三个世界”:也就是说,你可以选择贯通三个世界,也可以选择在一个世界里生活,人类的选择范围更大、更多了。
一个群,相当于一个没有告别的聚会,或者一列驶往不知终点的火车。缘,份,机,运,命,都在其中。
如何经营好微信群?
需要每个参与者,尤其是群主明白以下三个基本点:经常发言的都是最靠谱与最不靠谱的人;最有能量的是不经常发言的人;有些人始终没发言是因为话题或发言人没触到他的痒点。
(二)机会窗口,来了
微信群是干什么的?人脉,人头,人气,等等。群,就是交流。人品被放到了透明的环境里。每个人的一言一行其实都在表露你的学识、性格、品德。
微博上,愤青云涌;微信里,奇葩辈出。微博正在被微信分流,尤其是高端人群。未来两年内,微博将被边缘化。实际上,2013年年末,新浪的一份微博用户调研报告里,已经有这个苗头。现在可以说,这是正在运动中的趋势。
短期影响是政治,长期决定是文化。
非人格化的品牌驱动力是否会让位给熟人圈的驱动力?管理上已经出现了新技术与新工具,能够管理真实人之间的复杂互动。这就是说,一种新的操纵传播、信任、行为的系统已经出现。这个系统将最终改变人的认知路径、决策路径、购买路径——靠媒体资源垄断、流量批发驱动购买的路径,断了。时代的机会窗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