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构课程框架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在我们培训师切实做好了上述四项工作(即主体脉络的梳理、价值点的提炼、关键点的把握、切入点的设计)的基础之上,接下来,就可以考虑搭建课程的整体框架了。

一般来说,一个课程的整体框架,必须考虑以下三个要素,包括内容的逻辑关系、内容的深度和内容的广度。

我们知道,比较常见的逻辑关系有:

(1)并列关系:指的是在课程内容的层次、段落、语句、词组都可呈并列状态,并且只是有前后之分而无主次之分,包括平行并列(可以是相互关联的不同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还可以是同一主体的不同动作)、对照并列(用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对照来表达所要肯定的意思)等。

(2)递进关系:指能够表示在意义上进一层关系的,且有一定逻辑的词语。

(3)因果关系: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指的是在对某种现象进行分析时,需要探明其中的内在因果关系。包括以下情形:

——两种基本顺序,先因后果,后果后因;

——从横向来看,有一果多因,一因多果;

——从纵向来看,存在环环因果。比如,由果推因、由因推果等。

(4)转折关系:一般情况,转折复句前面分句提出某种事实或情况,后面分句转而述说与前面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即后面分句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一门培训课程而言,并非是一个缜密的逻辑论证过程。培训师掌握基本的逻辑关系,最终的目的是让课程的内容与内容之间能够依循一定逻辑关系,从而保证较为分明的层次结构和脉络。

那么,对于一门培训课程而言,到底应该如何梳理课程内容的逻辑层次呢?

笼统来说,就是以“引导学员行动,改善工作绩效”为目标,从定义问题开始,层层推进,继而组织相关内容(如图4-4所示:。

图4-4有效梳理课程内容逻辑层次的思路示意图

此外,有经验的培训师都知道,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由培训对象(学员)的需求及其专业背景和经验水平等决定的,恰恰不能拘泥于课程主题自有的专业体系架构,更不应该由培训师本人的专业水平来确定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