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仁义,静立人极

原文:“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在这种万象纷纭的人事过程当中,唯有圣人能够做到中正仁义。中,就是不偏不倚;正,就是不歪不邪;仁,就是仁慈仁爱;义,就是责任感。《易经》中说“利者,义之和也”,有责任感以后,并且大家都遵循它,就肯定能够实现共赢,实现群体利益的最大化。

主静,这也是周敦颐思想的重要特点,也是通过对《易经》的贯通才产生的。我们在学习《周子通书》的时候,也学习了“慎动”。《易经》里也说,人心只要一动,就会产生吉、凶、悔、吝这四种结果,里面真正的好结果,只有吉一种,其它四分之三都是不好的结果,所以说要主静。这个主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以静为主,另一方面可以理解成慎动。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拿不准的时候最好还是静下来,让心处于静思静虑之中,直到有了把握再动。通过“主静”这么一个过程,我们才能认识到人心当中最优秀的状态,也就是中正仁义的状态。这种中正仁义的精神状态,就是“立人极焉”。

人极,就是做人的最终的目标,在儒家看来,也就是仁义中正的状态。如果不立这个人极,不立这个仁义中正做为人极的话,那么人和其它的生物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完全是趋利避害,完全是凭着生物的本能反应,和老虎豹子牛羊猫狗也就没什么区别了。一切生物的本能,超不出延续生命和繁衍后代这两种。所以,如果没有仁义中正在这个地方作为“人极”的标杆立起来,那么生而为人的最终目标,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也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