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微】
“飞箝”在游说之术中的地位堪称“寸辖制轮”。唐代贾公彦《周礼·春官·典同》疏云:“飞箝者,言察是非语,飞而箝持之。”可以说是对此法最为精练的概括。
许富宏先生在《鬼谷子评注》中指出,所谓“飞”者,即“飞语”;所谓“箝”(音qián)者,即箝制。飞箝,主要是通过恭维、赞许的话语,令对方志意昂扬,难顾暇隙,不知不觉间被说服。陶弘景题下注云:“飞,谓作声誉以飞扬之。箝,谓牵持缄束令不得脱也。言取人之道,先用声誉以飞扬之,彼必露情竭志而无隐,然后因其所好,牵持缄束令不得脱也。”
行“飞箝”之术用之于个人,须先了解对方的性情、才能、兴趣,然后运用各种手段“钩其所好”,箝而制之,“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或称财货、琦玮、珠玉、壁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𡼏而箝之”;“飞箝”之术用之于天下,必须了解所游说国家的百姓生活、财政收入、外事情况、君主好恶,以便“乃就说其所重”,从而达到“箝而从,箝而横,引而东,引而西,引而南,引而北,引而反,引而覆”的目标。
《文心雕龙·论说第十八》曰:“理形于言,叙理成论。词深人天,致远方寸。阴阳莫忒,鬼神靡遁。说尔飞钳(同“箝”——笔者注),呼吸沮劝(沮劝,阻止恶行,勉励善事——笔者注)。”此语信然不虚!用“飞箝”之术者若能动不失机,何往不利!
【经文】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1】。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2】,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3】,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4】,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5】。
【译文】
作为君主,估量别人的权略、才能,都是为了征召远方或近处的人才,使他们争相报效。要控制别人,处理政事,一定要先仔细观察事物的相同和不同点,分辨议论的正确与错误;了解言辞的真实与虚妄,策论有用与否。要决定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计,确立君臣间应有的亲疏关系。然后仔细衡量来者的情况。如果他具备匡正时弊的能力,便征召他,重用他。
【注释】
【1】陶弘景注:“凡度其权略,量其材能,为作声誉者,所以征远而来近也。谓贤者所在,或远或近,以此征来,若燕昭尊郭隗,即其事也。”度权量能,估量别人的权谋、才能。征,征召。远,远方的人。近,近处的人。
【2】陶弘景注:“言远近既至,乃立赏罚之势,制能否之事。事势既立,必先察党与之同异,别言语之是非。”立势,确立能够控制局面的势位。制事,处理政事。
【3】陶弘景注:“外谓虚无,内谓情实,有无谓道术能否。又必见其情伪之辞,知其能否之数。”见内外之辞,了解对方所说的言辞,是真知灼见还是纸上谈兵;知有无之数,了解对方所讲的,是有用还是无用。
【4】陶弘景注:“既察同异、别是非、见内外、知有无,然后与之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则贤不肖可知也。”定亲疏之事,决定君臣之间的亲疏关系,即亲贤远佞。
【5】陶弘景注:“权之,所以知其轻重;量之,所以知其长短。轻重既分,长短既形,乃施隐括以辅其曲直。如此,则征之亦可,求之亦可,用之亦可。”权,秤锤,指衡量轻重。隐括,一般写作“檃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引申为矫正人的错误,矫正社会的弊病。
【经文】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1】。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2】。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3】;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4】;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5】。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壁帛、采色以事之【6】。或量能立势以钩之【7】,或伺候见𡼏而箝之【8】,其事用抵巇【9】。
【译文】
首先把赞扬、引诱的话语传给他,然后稳稳地控制住他。这种引诱控制的话语,在交谈之时要忽而表示相同,忽而表示不合,以便刺探对方的真情。如果对方并非易于服从合作之辈,有时便先征召他,委以重任,以此试验他的才能;有时先给委以重任,再指摘其错误。有时,重用是为了指摘他;有时,指摘是为了重用他。在任用人才时,或者用金钱、珍宝、珠玉、美女去试探他是否廉洁;或者操符验契、控名责实、量才器使,考察他是否有智谋;或者抓住他的弱点错误,进一步箝制住他。这些都要用“抵巇之术”为之。
【注释】
【1】陶弘景注:“钩谓诱致其情。言人之材性,各有差品,故钩箝之辞,亦有等级。故内感而得其情曰钩,外誉而得其情曰飞。得情即箝持之,令不得脱移。故曰钩箝,故曰飞箝。”引,拉开弓,引申为运用。
【2】陶弘景注:“谓说钩箝之辞,或捭而同之,或阖而异之,故曰乍同乍异也。”乍,忽然,变化非常快。
【3】陶弘景注:“不可善,谓钩箝之辞所不能动,如此者,必先命征召之。重累者,谓其人既至,然后状其材术所有,知其所能,人或因此从化也。”不可善,不能够轻易对待的人。重累可有两种解释:一是读chóng lěi,意思是反复陈说其词,韩愈在《答侯继书》中曾有:“仆虽欲重累其辞,谅无居足下之意外者,故绝意不为。”二是读zhòng lèi,意为重担、重任。《汉书·郊祀志下》:“大尤尊盛,至妻公主,爵位重絫,震动海内。”此处引申为“给对方委以重任而试验其才能。”
【4】陶弘景注:“或有虽都状其所有,犹未从化,然后就其材术短者,訾毁之,人或过而从之,无不知化也。”
【5】陶弘景注:“或有状其所有,其短自形,以此重累为毁也。或有历说其短,材术便著,以此毁为重累也。为其人难动,故或重累之,或訾毁之,所以驱诱之,令从化也。”
【6】陶弘景注:“其用,谓人能从化,将欲用之,必先知其性行好恶。动以财货采色者,欲知其人贪廉也。”其用,指运用飞箝的办法。称,称举,使用。琦玮(音qí wěi),美玉珍宝。
【7】陶弘景注:“量其能之优劣,然后立去就之势,以钩其情,以知其智谋也。”量能,衡量对方才能。
【8】陶弘景注:“谓伺彼行事,见其𡼏而箝持之,以知其勇怯也。”
【9】陶弘景注:“谓此上事,用抵巇之术而为之。”事用,即功用。
【经文】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崄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1】,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2】。
【译文】
士人要在天下运用飞箝之术,一定要揣度所游说君主之才略与能力,观察其国家命运,衡量其地形的宽窄与险要情况,估算其人口和财物的多少,了解他与哪个诸侯国亲密无间,与哪个诸侯国疏远有仇,还要了解他心中的打算。然后依顺君主所最重视的事进行游说,用诱导赞扬的话语,抓住他的爱恶,牢牢控制住。
【注释】
【1】陶弘景注:“‘将用之于天下’,谓用飞箝之术辅于帝王。‘度权量能’,欲知帝王材能可辅成否。天时盛衰、地形广狭、人民多少,又欲知天时、地利、人和,合其泰否,诸侯之交,亲疏爱憎,又欲知从否之众寡。”天时,此处犹言天命。岨崄,同“险阻”。
【2】陶弘景注:“既审其虑怀,知其好恶,然后就其所最重者而说之。又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既知其所好,乃箝而求之。所好不逮,则何说而不行哉?”所重,所重视的东西。
【谈古论今】
“智术工飞箝”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在《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中言道:“文章巧傅会,智术工飞箝。”
“飞箝”以言辞为钩,蕴含着一种“巧词智谏”的艺术和智慧。现实生活中,事情的解决往往难以通过直接途径,这时就需要采用迂回的方式,也就是兵家所说的“以正合,以奇胜”,先由外围入手,循序渐进地由外入内,达成目的。迂回只是方式,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战国策·楚策四·汗明见春申君》一篇,把本章的妙谛诠释得淋漓尽致。汗明意欲向春申君毛遂自荐,他并没有开门见山,因为深知在那个人人都想“吾当营巨黍,东去射长鲸”的时代,钻破脑袋“希合以求进”之辈太多了,自己若千篇一律,难免怀才不遇。于是他先引开话题,从他处着手,避免了“先入为主”之困,这就是“飞”;最后春申君在他的连番比喻之下,欣然称善,实际上就是被“箝”住了。故事是这样的:
汗明去拜见春申君,等候了三个月才得到接见。谈完话后,春申君对汗明非常喜欢。汗明想要再和春申君交谈,春申君说:“我已经了解先生了,先生先去休息吧。”汗明不安地说:“我愿意向您请教,可是害怕问得浅陋。不知您和尧比谁更圣明?”春申君说:“先生错了,我怎能同尧相比?”汗明说:“那么您估量一下我比舜谁更有才能?”春申君说:“先生就是舜一样的人。”汗明说:“不是这样,请您让我把话都说出来。您的贤能的确不如尧,我的才能更赶不上舜。凭着贤能的舜事奉圣明的尧,三年以后尧才了解舜。如今您在很短时间内就了解了我,这是说您比尧圣明而我比舜贤能。”春申君说:“讲得好。”于是叫来守门的官吏把汗明的名字登记在宾客簿上,每五天接见一次。(原文:汗明见春申君,候问三月,而后得见。谈卒,春申君大说之。汗明欲复谈,春申君曰:“仆已知先生,先生大息矣。”汗明憱焉曰:“明愿有问君而恐固。不审君之圣孰与尧也?”春申君曰:“先生过矣,臣何足以当尧?”汗明曰:“然则君料臣孰与舜?”春申君曰:“先生即舜也。”汗明曰:“不然。臣请为君终言之。君之贤实不如尧,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贤舜事圣尧,三年而后乃相知也,今君一时而知臣,是君圣于尧而臣贤于舜也。”春申君曰:“善。”乃召门吏为汗先生著客籍,五日一见。)
汗明接着说:“您听说过千里马的故事吗?千里马长到了驾车的年龄,驾着盐车上太行山。四蹄伸展膝盖弯曲,尾巴下垂脚掌溃烂,汗水洒了一地,全身汗水交流,走到太行的坡道上就不能前进,驾着车辕拉不上去。伯乐遇到了它,跳下车来拉着缰绳为它哭泣,脱下自己的苎麻衣服给它盖上。千里马于是低头而喷气,仰头而长鸣,叫声直冲云霄,真像从金石乐器上发出的声音,为什么这样?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已。如今我这个不成器的人,困在基层的行政机构,住在穷巷的土屋里,埋没在鄙风陋习之中已经很长时间了,您难道无意洗刷我的污浊并委以重任,让我为您在太行山上高声长鸣吗?”(原文: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今仆之不肖,陋于州部,堀穴穷巷,沉洿鄙俗之日久矣,君独无意湔拔仆也,使得为君高鸣屈于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