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品/品类从创新开始导入成长到爆发,就是品牌的创建过程,需要
系统性的思维和创建手段。广告不是品牌,产品才是品牌的载体,不仅仅需要
品牌定位、品类创新的理论,更需要产品创新、整合营销、系统运营等综合性
方法。
以下是霸王案例的经验借鉴:
1.大单品的战略性经营失策
回顾霸王红火的几年,可以看到霸王在战术层面的忙碌,部分的掩盖了其
战略上的盲目。
-168-
一个产品/品类从创新开始导入成长到爆发,就是品牌的创建过程,需要
系统性的思维和创建手段。广告不是品牌,产品才是品牌的载体,不仅仅需要
品牌定位、品类创新的理论,更需要产品创新、整合营销、系统运营等综合性
方法。
以下是霸王案例的经验借鉴:
1.大单品的战略性经营失策
回顾霸王红火的几年,可以看到霸王在战术层面的忙碌,部分的掩盖了其
战略上的盲目。
-168-
第十一章 霸王陨落,难回巅峰
霸王洗发水同时推出的产品系列过多,伴随着广告覆盖,霸王向市场上推
出了防脱洗发液、乌发快中药精华洗发液、染烫护理中药精华洗发液、中药精
华洗发露等多种洗发水,甚至还有霸王牙膏。本来是想通过推出多种产品增加
销量,结果却是模糊了产品的诉求,其共同的诉求基因“中药世家”并没有给
消费留下多少印象,消费者真正记住的是霸王洗发水的防脱功能。
霸王在防脱品类快速成长中,没有持续进行防脱大单品的创新, 做大单品,
细分为王,系统制胜”从品质到包装,至少在数年内没有超出顾客期望的新产
品出现。其产品线更多地水平或向下延伸,霸王确立了地位后急于扩大吨位,
没有更好地寻求品味上的突破,提升品牌高度。
在产品的创新上,需要前瞻性的研究消费需求的结构转移,有用产品创新
推动行业发展的意识,以及深入消费者情境的研究。如今的市场环境,包括竞
争对手的挑战和主流消费者的更迭等,都使市场份额发生了变化。比如霸王
原本价格带位于中高端的功能洗发水,现在已经不再高端;比如现在看来,霸
王集团主打的防脱理念可能更多是在做 70 后的生意,但现在 80后、90 后逐渐成
为主流消费者,它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可能会更大。
从特色化到专业化,从专业化到规模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无所不为。
通过系统的切分人群、需求、价格、场景、特色等塑造战略产品,在以战略产
品为经营核心下的整合运营提升,方能建立起系统的核心能力。
2.产品效果宣传的失实
霸王在成功时过分依赖对功能概念的营销,着重强调功能性。但事实上,
对洗护类产品来说,产品的功能是替代不了药物的,最多的现象是能看到改善
与辅助作用。而消费者在传播的引导下,自动把洗发水这一生活用品与医生开
的专业的药品在心智中拉近或等同,这也直接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值偏高。
通过产品成分的分析可知,霸王防脱洗发水的中药成分均对脱发的防治具
有直接或间接的效果,但“一瓶到底”的效果是否立竿见影却未必人人亦然。
脱发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其诱因多样,当顾客购买并使用防脱洗发水后,其防
脱效果难有准确评估,这与“去屑”“滋养”“柔顺”等功效洗发水的效
用评价有着本质不同。
在“二恶烷”事件之后的“元气恢复期”的缓慢,更是折射出了霸王
产品在使用者体验上的问题。
霸王产品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功能性产品选用上,消费者相当理性
-169-
大单品时代
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产品功能,消费者对所宣传的产品使用效果体验感不强。
对于功能性快速消费品,必须是产品有功能价值的实现,也就是部分的刚需的
满足,消费者才不会轻易更换产品。
而霸王的宣传,产品强调中草药配方,品牌强调中药世家,这些中规中矩,
但在使用效果的宣传上过度。减少脱发是可以体验的,但是能生发这一点明显
缺少可以体验的量化支持。功能性产品对于功能的渲染,完全可以适当的定
性暗示一下,让消费者自己去体味,比如“劲酒虽好,不要贪杯”。霸王最近
的洗护新品称为“防脱活发”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如图11-4所示。
图11-4 霸王的宣传
3.危机管理的失措
成功的好品牌除了为产品持之以恒地提供超越期望的价值,同时还要密切关
注危机管理。“祸福相依”,危机本身就有一体两面,如果霸王借此机会改进
产品技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管理、塑造核心竞争力,真正成为行业
的霸王,进而对行业标准的改进做出贡献,就可能不是现在的落寞霸王。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今看来,当时“二恶烷”事件出来之后,
霸王虽然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澄清,但在消弭影响,及时“维稳”上做得并不好,
以至低估了大众化媒体的传播。加上竞争对手的推波助澜,直至难以收拾。
在之后的冲突事件中,从现象上看,有一阵子是任由事态发展的,虽然做了
一定的补救,但还是到了影响深远的程度。
在公众信任危机发生时,最大限度赢得公众的理解,给公众以安全感才是
-170-
第十一章 霸王陨落,难回巅峰
最重要的。对于媒体,本身就是言论自由,穷追责任,只会加深矛盾,
强化了公众关注,引起公众的反感或不安,不利于解决问题。
霸王品牌在危机之后的起诉正好让事情更加白热化。引起又一轮媒体的
关注和传播,不少竞争者明里暗里落井下石,虽然度过了危机,但“霸
王”还是受到重创。
2010—2015 年,正是中国洗发产品市场规模加速扩大的关键时期。霸王集
团却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壹周刊》的斡旋上。尽管案情昭雪,但是对于
霸王集团来说,丧失的是早期建立起的市场先机。官方上,霸王护发产品摆脱
了“二恶烷”的帽子,但江湖流言仍然难以快速消弭,哪怕霸王不现于江湖
久矣。
“二恶烷”事件,充分显示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危机管理是企业化解危
机的关键,速度第一,承担责任,真诚沟通,统一口径,第一时间主动公布事
实真相,及时化解公众的误解。对于已经发生的不实报道,要敢于面对,勇于
澄清;借助传媒力量引导舆论,掌握主动权;及时与公众沟通,增强公众的信心,
扭转危机局面,把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龙 “duang”了一下之后,霸王的公关团队不仅
对“duang”持宽容态度,甚至趁“duang”正被热炒,迎合热点赶制了一则“自黑”
视频趁机营销,是聪明的转变之举。
4.品牌延伸的失当
霸王的沦落,并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时运不济,这和当时霸王机会主义的大
举进军凉茶业务也有很大关系。
2009 年,霸王上市后开始不满足于洗发水主业;2010 年 4 月,霸王集团
推出凉茶业务;至 2010 年年底,霸王凉茶网络已覆盖全国;2011 年,霸王凉
茶销售收入 1.67 亿元;2012 年,凉茶销售收入 1760 万元;2013 年,凉茶收入
79 万元,亏损 200 万元。霸王集团采取止损措施,宣布砍掉凉茶业务。
进军凉茶的失败,有说法是管理决策体系混乱、不系统,管理不专业。
但是,霸王作为上市公司的决策和管理还不至于是都靠“拍脑袋”。也有说法是,
2012 年,王老吉和加多宝打商标权官司,老大和老二打架,打没了老三、老
四、老 N。实际上在当时决定跨界时,已经埋下了伏笔。
当时,王老吉们正在全国市场火爆销售,市场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现
在来看,我们认为 2010 年过后,精力确实有所分散,没有专注于主业。
-171-
大单品时代
结果主业突然遇到危机,凉茶也没有做起来。”“主要原因还是从洗发水跨界
做饮料跨度太大了,会令消费者排斥,市场不接受。”
在霸王鼎盛时的公众印象中,提到霸王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做防脱洗发
水的代表品牌,而中药世家的印象并不明显,公众认知霸王更多在于大单品层
面——防脱洗发水。
提到凉茶,公众的第一感觉是饮料,而不是中药,凉茶是喝的,洗发水是
不能喝的,所以这个跨界的公众心智契合度确实很低。凉茶提出的中药世家,但
消费者的认知却是日化向食品的延伸。这样的效果,不以顾客认知为前
提的盲目品牌延伸,甚至可能比不上一个全新的品牌进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其实在霸王之前已经有先例,这点可以类比茅
台当年,在酒类中跨界红酒、啤酒,最后黯淡收场。茅台在白酒类的影响力和
专业度都是顶级的,主要原因就是玩法不同,公众也不买账,这种延伸没有
有效地进入消费者心智,形成信任。好在这种跨界还在酒类业内,没有对国
酒形成更多的重大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