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而裁之谓之变”,这一句省略了主语。是什么化而裁之呢?就是前面所讲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就是道和器这个东西,我们把它化了,把它裁决了,就谓之变。化,我们前面反复讲过,“变者,化之初,化者,变之成”。变化变化,变就是刚刚开始在变,化就是已经变化而成了,有结果了。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器,通过在时间、空间的各种因缘之下,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演化,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裁决它,这样才能够确定它的变。
比如说朝代的更迭,中国历史两三百年一个轮回,刘邦建立了汉朝,秦朝灭亡了,如何立一个东西来表示朝代已经更叠、天下已经变化了呢?这就需要裁决了。立一个新的国号就是裁决,就表示天下正式从秦朝变化成了汉朝,一切都要按照大汉天子定下的规矩来了。再比如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一挥手,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句话正式向全世界一说出来,就是一个裁决,裁决了天下的变化,中国已经从中华民国变化成了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天变成了新中国的天,地变成了新中国的地,人民也变成了新中国的人民。总之,历史的变化就这样裁定了。这个就是“化而裁之谓之变”,但是在正式裁决之前,一切都还未定,还处在一个渐变的过程中。
“推而行之谓之通”,把什么东西推而行之呢?就是把前面所裁决的变化推广、推行。一旦作出了正式的裁决,就说明确定了这个变化的合法性。毛泽东当年在城楼上那样一说、那样一“裁”,但同时,国内还有很多“不甘心自己失败的阶级敌人”搞破坏啊!国外还有很多“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啊!这些东西内外呼应,都还是要蠢蠢欲动,千万马虎不得。所以,这个裁决还只是一个标志,在这个标志下面,还需要继续推动它。不仅要宣布出来,还需要所有人都认同,所有人都承认。作为裁决者,他只有把自己的裁决,把这种对变化的确认,让所有人都知道,让所有人都认同,变化之后的一切大小事情才可以畅通无阻,否则,就容易出现“阶级复辟”的事情。虽然改朝换代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认同了这个变化,饭还是要吃,柴米油盐照样要有,每天还是要一样地过,社会的各种机构还是要继续运转。这一切,你作为一个裁决者能够推而行之,有效地建立新的秩序,这就谓之通。
宇宙天地本来就是要变化的。春天过了就是要到夏天,夏天过了就是要到秋天,秋天过了就是要到冬天,只要我们能够明白这种变化,用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来“裁之”,来表明这种变化,并推而广之让所有人都知道这种变化,让大家根据它的变化来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么四季变化就是很通畅的,很通顺的,这也是“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人群当中的领导者把上面所说的裁决、推广措施公布于众,大白于天下,让所有人都看见,让政治透明起来,让制度透明起来,才能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认可,大家才能够顺理成章地接受,才能够在新的制度下顺其自然地变化,顺其自然地生活,整个社会才能够保持和谐安定的状态。这个就是事业。当然,这不是普通人的事业,而是时势所造之英雄豪杰的事业,就像毛泽东诗中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里指的是这类人物的事业。
然而对于我们小人物来说,这句话也不是完全无关。如果我们明白自己所处的这种变化过程,知道处在变化的哪个环节上,能够想通其中的道理,那么在这种大势之下,你就不可能悖逆潮流,就会顺势而为。即使个人心里头有一些块垒,对时势变局心有不甘,你也不会因此就去自找麻烦、调皮捣蛋,因为这是大势所趋,共业所致。你要是真正通达了这一点,那么你就能持盈保泰,就能像前面说的那样“自天佑之,吉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