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们多年股权激励咨询的实际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方式:
1.毛利
如果企业核算不清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三项费用,员工对老板也不够信任,此时可以以毛利计(毛利=营业收入-直接成本)。实践证明,大部分员工对此都能接受,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原材料和直接人工波动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让员工收入与企业的经营绩效紧密挂钩。
2.模拟利润法
对于非上市或刚刚创业的中小企业来说,员工可能不太信任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润,此时,可以用模拟利润来代替,即设定一个分红比例,附加一个考核条件,并根据考核条件调整模拟利润。实际操作时,模拟利润的数据不需要过于精确。
模拟利润=公司的营业收入-总成本-期间显性费用-其他成本费用。
特别说明:
总成本包括人工、原材料、销售费用等。期间显性费用包括财务费用,可以计算清楚的、看得清楚的费用。其他成本费用主要包括税费、公关费用等,这些不好计算或者不确定、不透明的费用可以计入其他成本,选取销售额一定比例进行提取计算,比如每年按照销售额的10%~20%。
3.对比取高者
即公司不好规范或者一些费用不好计算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比如5%~10%)和公司公布的实际净利润两个标准,以其中高者为准进行计算。一般公司的销售额是比较容易公开和透明的。选择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就相当于有了基准点,如果净利润高于这个比例,员工也比较容易接受以净利润为指标。
4.利润总额
如果公司的管理费用、营销费用、财务费用,这三块费用都能够核算清楚,而且员工也能接受,按照公司的实际营收减去三项费用得到的利润总额,来作为财务指标的关键点也是可以的。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易操作。
5.净利润
如果员工对企业前景看好,对老板信任,即使他们对公司的财务不清楚、不熟悉,也会接受公司公布的净利润数字。然后随着股权激励的实施逐渐规范公司的财务体系,等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全部公开透明,承担一定的规范成本,选择对应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结合以上这几种情况,我们用一张表总结一下,更直观,如表6-2所示。
表6-2 财务公开的指标及适用类型
财务指标 | 适于公司类型 | 双方信任度 | 方式 | 优势 |
利润总额 | 产品单一,销售方式单一,三项费用能清楚核算的 | 中 |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管理费用-营销费用-财务费用 | 简单,容易计算 |
毛利 | 生产型公司或回款跨度大,工程类或者资源关系类型的公司 | 中 | 毛利=营业收入-直接成本 | 不因成本或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很大影响 |
模拟利润 | 创业初期,利润不好计算,员工对财务报表信任度低;公司有一些不方便计算的费用或者成本等 | 低 | 模拟利润=营业收入-总成本-期间显性费用-其他成本费用 | 不好计算、不透明的一些费用可以用其他成本进行计算 |
净利润 | 净利润能如实反映,员工信老板、信公司的企业都可以 | 高 | 净利润 | 数据真实,快速推动公司的财务规范 |
对比取高者 | 销售型公司,比如商贸类、业务类,也适用于其他普通公司 | 低 | 销售额一定比例与净利润取其高者计 | 容易计算,简单操作 |
公司的财务指标是企业股权激励落地的支撑,如果不能做到如实反映或者合理的计算,是比较难落地的。
对于股权激励来说,我们还是建议企业能够采用第三方来帮企业做落地。一是在第三方的实施过程中,会梳理企业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方案,包括员工对股权激励的认识宣导,财务指标的设置,员工的约束、退出,以及企业后续的运行等。既能解决员工对老板不够信任的情况下如何实施股权激励,亦能解决关于财务是否要公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