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该怎样制定制度

制定制度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制度。

制度是人类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大到国际社会小到家庭都可以制定制度。制度是组织成员意志的体现,同时,也对所有组织成员具有约束力,制度是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或评价准则。

企业的规章制度用来规范全体成员的行为,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可执行,可执行才能产生效果。可执行的前提是员工认可、理解并能够执行,也就是说,制度既要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员工素质与能力要求。关于企业制度的书很多,但未必有适合本企业的书。制度是企业发展的产物,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制度,把握企业实际情况是制定制度的第一步。

中小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是一次确定的,而是逐步产生、逐步完善的。出现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往往是出笼制度或修改制度的最佳时机,好的制度应该经过充分讨论,获得大多数成员的认可。为什么众多企业都反映制度无法执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人闭门造车。

说员工不愿意受制度约束,恐怕不是实情,有可能是少数人的借口。没有制度约束对谁有利?对老板有利吗?显然不是!否则,老板也不会要求建立制度体系了。对员工有利吗?没有制度约束,员工往往成了主管的工具,主管想罚谁就罚谁,甚至想骂谁就骂谁。所以,争取民心,改变观念是制定制度的第二步。

最后,制度不是为了装订成册,不是为了美化办公室,而是为了规范员工行为、指导员工工作。那么,可执行就成了制定制度的关键。让执行制度的负责人起草制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制定制度、指导写作方法、规范写作格式,最后做文字处理,越俎代庖不可取。

一般来说,企业规章制度的主要缺点有把工作方式要求当成制度;有空泛要求,没有责任落实办法;不管过程,只管结果;忽视激励。在制定制度时,应该尽量避免这些缺陷。

企业规章制度应该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拟订本制度的目的;

(2)本制度的主管部门与责任岗位;

(3)本制度的约束对象;

(4)本制度的行为规范;

(5)违反本制度应承担的责任;

(6)监管人员的责任;

(7)本制度的修改说明;

(8)本制度的生效或废止时间、情形。

制定规章制度后,一定要广泛征求意见,只要多数人认可,就可以报负责人审批。

当然,出台新制度一定要宣传动员,让企业全体成员知晓此事,也可以特别关照过去搞特权的人,让他们在制度上签字画押,这样可以减少贯彻执行的阻力。

制度颁布后要坚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