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领导者应该做什么
美国著名企管顾问史考特·派瑞博士曾提醒领导者:别做下属能做的事。他认为,领导者不应是一个保姆,家里的一切都需要做,而是一个家的主人,只做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作为领导者,应清楚哪些事情是关乎企业成败、生存的当务之急?是必须自己来做的?哪些别人也可以做得一样好,甚至更好?如此,就可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
除了本职职责要求的具体事务外,领导者应重点控制部属的五种行为:
(1)控制背离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的行为。
(2)控制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3)控制超出权限行事或使财务产生重大危险的行为。
(4)控制严重损害部属或员工利益的行为。
(5)控制违背商业道德的行为(如严重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
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关心、爱护。对于工作,在其提出请求时,记住是在其提出请求时,给予帮助。这种帮助是有限度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为其出主意、想办法,或者代办。
2.放权的几点思考
放权最好的方法是从观念上、行为上,放弃本不属于你的一切的干预。每位领导者都应详尽盘点自己的工作,切勿“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即使部属能力欠缺,领导者也应放权。要敢于放手让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哪怕出现错误也没关系。因为只有错误,下属才能成长;只有遇到挫折,下属才有解决挫折的动力与愿望。如果一味地担心下属做不好,或怕出错误,而将其放在襁褓之中,他们的能力永远都不会提升。
要识别什么是分派工作?什么是授权?什么是放权?很多人将领导正常的工作安排也当成了授权,这是错误的。平心而论,如果企业岗位职能分析科学、到位,职责划分清晰、明确,又有多少权可授呢?单纯意义上的授权,只要选对人、说清事、分明责、设好限,就不会出现大问题。应尽力改变“株连九族式”的问责制度,领导者对部属出现的问题负责,应是负失察之责,如果自己不是招聘、培育、提拔的责任人,只负考察失察责。
关注结果,但不是只要结果,应及时看看任务的关键环节。注意此环节,要避免出现干预行为,即使是发现部属存在的问题,只要不是必须控制的问题,则只应是提醒注意。
善于“有所知,有所不知”。“有所知”,是要知道哪些是最大的事情,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事情。“有所不知”即不是你的职能规定你做的,知道也要表现出不知道。杰克·韦尔奇有一句经典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管得少,并非说领导的作用被弱化了,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最需要管理的事情上。领导者应鼓励部属说:“谢谢,没问题。”领导的放权状态代表着企业管理的水平。放权是启发部属积极主动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