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针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战不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还多了一层焦虑:美国正担心失去对地球的领导权。中国制造在2025年能不能大发力还是未知数,但中国GDP会在2025年左右超越美国却已经是经济学界的共识。GDP超越美国,也就意味着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迟早也将超越美国,这是美国回避不了的问题。中美贸易战中,对中国的技术压制是一个重要议题。打压华为这样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是中美贸易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芯片战争,不仅关系到眼前的贸易逆差,还关系到未来谁能占据技术高地。
美国于1999年对南斯拉夫的中国大使馆的轰炸,其实就是一次打压中国的试探之举。而2001年爆发的“9·11”事件转移了美国的视线。在那之后,美国忙着全球反恐,对基地组织、伊拉克和塔利班大打出手。直到中国在南海造岛,美国才惊讶地发现,中国利用这段和平时期迅速发展壮大,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惊慌之下,美国在对中国掀起贸易战的同时,也开始打击以华为为首的中国高科技产业。所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开展贸易谈判,并不只是希望多向中国出口以扭转逆差,更多是想借贸易协议来阻碍中国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因为此,美国列出的贸易协议里面包含了中国不能接受的内容,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也就愈演愈烈。美国有一些政策制定者危险地认为,要让中国减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中美两个经济体脱钩。他们认为,一旦脱钩,美国作为较强的一方会继续增长,而中国作为较弱的一方增长会减缓。这是美国“实体清单”背后的战略算计,也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带有冷战思维的决策。因为中美两国已经形成非常紧密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这与冷战时期美苏之间仅有石油和粮食交易是完全不同的。
历史上,每次新兴大国要赶超第一大国时,都会产生非常紧张的局势,美国和中国目前就面临这样的情况。贸易战其实只是地缘政治战略博弈中的一小部分。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应该怎么办?
中国经济已充分显现出强大韧性,完全可以消解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中国来说,首要任务还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中国不断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包括继续大幅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推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杜绝强制技术转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随着这些措施逐渐落地,中国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在世界银行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较前一年排名一举跃升了32位,达到第46位,让世界刮目相看。中国已经不是40年前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任何国家都不想失去、也无可替代的庞大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便利的基础设施,中国在加速成长为全球创新中心,使中国巩固了强力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动机的地位。这是中国应对贸易战的最大底气。
芯片是美国对华贸易战的核心产品。美国的半导体产业虽然强大,但并非不可挑战。先后崛起的半导体强国或地区,从日本、韩国到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无一例外地处东亚,这绝不是偶然的。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所以美国多革命性的创新,包括半导体在内的许多先进技术最初都是在美国取得突破性进展。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凝聚力很强,比如半导体产业,东亚各国和地区集中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在短期内都相继建成自己的硅谷。东亚人多地少,竞争激烈,这也使得东亚民族特别擅长学习和考试,数学基础特别好,出产全世界最多最优质的工程师。可以说,没有东亚裔工程师的支持,美国也不可能拥有强大的半导体产业。这是东亚各国和地区能在半导体产业后来居上的重要因素。除了美国和东亚,就只有欧洲还有一些半导体公司,主要擅长模拟芯片,为欧洲强大的汽车工业做配套,不过份额很小,而且还在持续下降。德国奇梦达被中国紫光买下。英国安谋以310亿美元的价格被日本软银收购。荷兰飞利浦也萌生退意,不仅逐步退出在台积电拥有的股份,还将自己的半导体业务拆分出来待价而沽。其他规模较大的公司只剩德国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了。
但是,从日本、韩国到中国台湾当局,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是严重依附于美国的。更重要的是,这几个东亚国家或地区,国内(地区内)市场狭小,必须依赖全球尤其是美国市场来生存。美国之所以能够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稳居全球经济领袖地位,很大程度上与它庞大的国内市场有关。大市场才能做出大产业。比如大飞机,欧盟必须集结起全欧洲的力量造空客,才能与美国的波音抗衡。大飞机的制造还好沟通,互联网壁垒更难突破,这使得欧洲竟然没有一家能够进入世界500强的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世界里完全听由美国谷歌、亚马逊、脸书等网络巨头的摆布。所以,缺乏大市场的这些东亚的半导体强国或地区,随时可能被美国掐断命脉,这也是美国能够允许它们适度生存的原因。
中国既在政治和军事上完全独立,又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可以不那么担心美国的政治制裁和市场封锁,中国庞大的市场能够培养起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网络巨头,中国自己造的大飞机也将很快正式投入航线运营。虽然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还相对较弱,但中国是唯一有能力对美国半导体产业产生威胁的国家。
中国芯片供给长期被国外特别是美国的厂商控制,而且,受制于人的技术和设备直接制约了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面对需要投入巨大资本的半导体产业,再强大的私人企业也无法独力承担。所以,一个国家的半导体产业的崛起一定离不开国家力量在背后的支持。半导体产业的优势国家,从美国、日本、韩国到今天奋起直追的中国,各半导体企业的背后无一例外有着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1950年代源于美国开始,芯片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次产业转移,分别是日本加速、韩国与中国台湾成熟分化发展、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起飞。虽然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技术被国外高度垄断,但中国(大陆)具有优越条件,可以吸引全球半导体产业资源向中国(大陆)转移。
首先,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而且份额还在逐年提升。半导体产业发展到今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已经取代电脑成为行业主要的增长点。而中国制造了全球大部分的智能手机。中国需要的芯片还多数仰赖进口,产销严重不匹配,海外半导体公司向中国转移产能,可以更好地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
其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有提高,在低端制造业上是没有优势了,但相对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来说,中国在技术人才上仍然具有很大的低成本优势。中国工程师的数量与素质举世无双,中国具备承接半导体这类脑力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人力基础。
最后,半导体产业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成立,几千亿资本开始涌入半导体研发领域。《中国制造2025》战略带来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中国希望芯片在2020年实现40%的自给率,再过5年还要将自给率提升到70%。
在半导体产业的各个环节中,中国目前做得最好的是技术门槛最低的封测,成长较快的是芯片设计和晶圆加工,较为落后的是半导体设备,短期内还看不到希望的是半导体材料。
在2018年的全球芯片设计公司前十名中,美国占了六席,中国占了四席(DIGITIMES Research数据)。有意思的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熟面孔,如博通、高通、联发科、海思,还有未入榜但排名前列的苹果和展讯,它们的芯片设计都以手机为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手机在半导体产业中举足轻重的分量。中国之所以能在芯片设计中越来越有影响力,也是受益于中国手机品牌的全面崛起。
全球集成电路的产能正逐渐向中国转移。在晶圆厂房方面,2018年到2020年的三年间,全球投产的半导体晶圆厂有62座,其中26座设于中国,占全球总数的42%。数据引自全球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于2019年1月7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半导体硅晶圆展望报告》。外资企业如英特尔、三星、格罗方德、日月光、意法、飞思卡尔等已陆续在中国建设工厂,本土企业如中芯国际、武汉新芯、晋华集成等都已在多个城市布局8英寸、12英寸晶圆厂。中国(大陆)企业在晶圆加工的高端领域还没法与台积电和三星竞争,但在低端领域还是有希望占有一大块地盘的。
2019年4月,台积电宣布5纳米工艺已经准备就绪,将在2020年进行量产。三星则宣布2021年也将量产5纳米制程的产品。目前晶圆顶尖制程的竞争就只剩下台积电和三星两家,格罗方德和联电在7纳米制程上就已宣布退出研发和竞争。如果不考虑自产自销的英特尔,中芯国际目前在晶圆加工上全球排名第五位,但上升趋势明显。晶圆加工的领先厂商通过提前量产获取订单,分摊工厂折旧,进而继续研发下一代工艺,使得后进厂商因在先进制程工艺上的投资回报低于预期而放弃竞争,以此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壁垒。但5纳米制程将摩尔定律几乎逼到了尽头,这也许给了中国(大陆)厂家一个赶超的机会。
在半导体设备方面,中国自给率不到20%,核心半导体设备需求仍然高度依赖海外设备企业。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以及产业生态体系渐趋完整,为实现半导体设备的进口替代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大量晶圆工厂正在兴建,中国(大陆)2018年以131亿美元的半导体设备销售规模而在全球占据第二名,2019年超越韩国而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比重从2005年的4%上升至2019年的23%(SEMI数据)。
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年复合增值率为21%,约是同期全球增速的5倍左右(工信部数据)。中国以芯片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行业,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中国采用自主研发芯片的超级计算机在最近四期的世界评比中都获得了第一。美国不希望中国半导体产业能够如此快速崛起,也不希望中国能够获得更多的技术能力。因此,对中国的刻意打压早就开始了。2015年美国禁止英特尔向中国实验室出售高端芯片,并给中国公司收购美国芯片公司“使绊子”。2018年11月,美国司法部正式宣布成立专案组,专门针对中国商业间谍活动进行调查微胖:《经济学人:芯片产业迎来“至暗时刻”》,电子工程世界网,20181203。。2019年5月,美国有部分国会议员提出一份法案:拟限制部分中国公民赴美学习或进行学术交流,并对包括芯片技术在内的14项先进技术设置商业管制清单。对于所有申请赴美学习或进行学术交流的中国公民,若其研究学科在美国“商业管制清单”中,签证官应对申请人进行额外审查。
在出台各项技术壁垒措施的背后,是美国对失去高端制造业领导地位的深深的焦虑。要知道,美国曾经长期领跑全球通信行业,20世纪80年代,AT&T是全球电信设备的首选供应商,摩托罗拉从手机、芯片到通信技术都是“一哥”,但在过去的20年,美国在通信设备制造领域节节败退,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一家美国公司能够制造出建设5G所需的设备。美国还剩多少高端制造能够保住?
而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压制及对华为的贸易禁令又大大刺激了中国社会,2019年5月22日,中国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宣布:为支持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产业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产业企业今明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如果中国的企业都能够从中兴和华为相继被制裁的事件中吸取教训,从此多踏踏实实地做些基础性的技术投入,那么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幸莫大焉。中国有望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拥有较完整的半导体产业体系的国家。
贸易战没有赢家。高关税给美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至少跟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一样糟糕。美国的出口订单断崖式锐减。美国当前工业数据处于自2009年6月以来最低的水平,美联储承认美国制造业正在衰退,美国工厂产量正在萎缩。从地球整体经济来看,贸易战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对地球的整体福利造成损失。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国际分工与合作相当发达,尤其是技术、资本和人力高度密集的半导体产业,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建立起完整、独立的产业体系,各国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相当严重。中国不愿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贸易战。如果美国的政客一意孤行,取胜无望又损失不止的贸易战争最终只会演变成一场新的凡尔登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