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9日,在旧金山市中心莫斯康尼会议中心的Mac World大会上,第一代iPhone正式发布。
和往常的产品发布会一样,穿着黑色高领衫和牛仔裤的乔布斯缓步上台,手里拿着一瓶水。听众都带着教徒般的虔诚,整个活动更像是一场宗教复兴大会,而不是一家公司的产品发布会。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能够改变一切的革命性产品。”他在开场时说道,然后举了较早的两个例子:最早的Mac,“改变了整个计算机行业”,以及第一台iPod,“改变了整个音乐产业”。接着,经过一番小心翼翼的铺垫,他引出了自己即将推出的新产品。“今天,我们将推出三个这一水准的革命性产品。第一个是宽屏触控式iPod,第二个是一款革命性的手机,第三个是突破性的互联网通信设备。”他又将这几句话重复了一遍以示强调,然后他问道:“你们明白了吗?这不是三台独立的设备,而是一台设备,我们称它为iPhone。”
初代iPhone瞬间惊艳亮相。“手机键盘、触控笔,谁要这些玩意儿呢?”乔布斯手持iPhone详细讲解:金属机身、玻璃屏幕、多点触控和全新的交互方式。乔布斯还演示了iPhone诸多神奇的功能,比如听音乐、打电话、发邮件和浏览网页,然后向全世界宣布:苹果重新发明了手机!
乔布斯还宣布,公司名称由“苹果电脑公司”改为“苹果公司”,这意味着苹果正在由一家电脑制造商转变成消费电子产品供应商。在iPhone发布会的当天,苹果公司股票上涨5%,亚洲手机股全面下滑。诺基亚前用户体验主管米卡回忆:“2007年1月9日,我们还是手机市场的领军者,那时的诺基亚还是手机行业的第一名。到了第二天,我们就退居到了第二名。”尽管iPhone还要有接近半年的时间才正式上市。
iPhone立刻被博客写手们奉为“耶稣手机”。但诺基亚为iPhone感到担忧,认为人们不会购买一部屏幕容易被摔碎的手机。微软则声称:“这是世界上最贵的手机,售价500美元的手机很难成功。它对商务人士没有吸引力,因为没有键盘。”当时商务人士的首选是带键盘的黑莓手机。
让“果粉”们烦恼的不是“没有键盘”——第一代iPhone手机的成功主要就在于触摸屏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人性化操作系统,“果粉”们真正的噩梦在于易碎的玻璃屏幕。尽管苹果一直在努力寻找更结实的玻璃,但摔不碎的玻璃就不是玻璃了。美国用户的碎屏数量到2016年竟达5000万个,屏幕的维修费可能达到160美元,而最新款的iPhone也才699美元。数据来源于Square Trade公司的调研,该公司是美国一家知名的第三方质保服务商。
苹果不仅催生了一个叫“碎屏险”的险种,还催生了一个叫“充电宝”的产业。如果乔布斯在推出iPhone之前做个消费者调研,肯定所有人都会坚决地答复不可能接受一款必须每天充电、还不能换电池的手机。从来就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产品,乔布斯必须在手机的各种性能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和取舍。
第一代iPhone仅支持2G网络连接,只能使用内置软件,并不具备能扩张软件应用的功能。过了一年多时间,乔布斯携iPhone 3G亮相。iPhone 3G加入了对3G移动网络技术、GPS定位功能和企业邮件系统的支持,开张了应用商店(App Store)。在电脑上,如果你要下载一个聊天工具,就要先进入一个浏览器,搜索关键词,小心避过很多流氓下载网站,成功找到所需官网,点击下载、安装,去掉不必要的可选项,即可成功。但是在手机上,因为屏幕尺寸太小,而且键盘也不便输入,很难像电脑一样方便地操作。这时候,苹果说了,你只要进入我的应用商店,搜索关键词,再点击和安装就可以了。我已经替你做了筛选和检测的工作,保证你的搜索结果是唯一的,下载的应用程序是没有病毒和插件的,也不会拖泥带水地给你硬塞一堆不想要的垃圾。你不需要去面对浏览器上无数流氓下载网站布下的陷阱。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方便?
应用商店让手机变得不可或缺,这是苹果最伟大的发明。应用商店的灵感来源于iTunes商店,两者同样都是批发商的角色。iTunes商店将苹果从一家电脑公司变成了一家音乐公司,应用商店又让苹果成了一家软件销售公司。苹果向各应用程序商坐地收钱,佣金高达30%。由于多数应用程序都是免费向用户提供的,苹果8成以上的收费都来自手机游戏,这又让苹果成了游戏巨头之一。
苹果革命性地开创了一个全新商业模式。苹果应用商店在第一年只有500个应用程序,上线9个月,就达到10亿的下载量。3年后,苹果应用商店中的应用程序达到50万个,下载量超过150亿。应用商店的成功,意味着手机成为互联网的一个入口,手机厂商也蜕变成移动互联网的主宰。和iTunes一样,iOS的应用商店成了苹果拥有的另一个互联网平台。刚离开金山、正在做天使投资人的雷军,以及推出360软件管家的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奇虎)董事长周鸿祎,都很清楚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他们身在局外,心已向往之。
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于2001年10月就开通了全球第一张3G网络,全球范围内大面积的3G网络部署始于2003年。但高速上网并没有马上就带来手机革命。初代iPhone甚至不支持3G功能,这也说明3G到2007年还没有什么重要性。而iPhone 3G的应用商店的问世,竟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标志。iPhone的风靡让此前亏损严重的3G终于找到了盈利模式,反而促使了无线网络的升级。中国开始发放3G牌照,全球各大运营商都在3G网络建设上加大了投入。苹果拯救了3G。
通信技术进步的同时,芯片技术也在进步。21世纪初,各种芯片都变得越来越小、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强,各种电子产品都相继进入系统芯片(SoC)系统芯片(SystemonaChip):可把许多关键部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如果说,中央处理器(CPU)是大脑,SoC就是包括大脑、心脏、眼睛和手在内的一个能实现较完整功能的系统。的时代。不管你拆开电脑、电视、DVD还是手机,你看到的都是一块插满各种芯片的主板,而不再是各种零部件。智能手机的系统芯片集成了应用处理器(AP)、基带处理器(BP)、图形处理器(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SP)、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网络处理器(NPU)等多种芯片,其中最核心的是运行手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软件的应用处理器,和负责处理各代通信协议、让手机与移动通信网络连接的基带处理器(亦称调制解调器)。
应用处理器是手机的大脑,如此重要的芯片,乔布斯不可能不重视。从一开始制作手机,乔布斯就意识到:“苹果要想真正脱颖而出,提供真正独特、真正伟大的产品,唯一的办法就是拥有自己的芯片。”苹果原本就擅长物理硬件、软件和设计的完美融合,如今,还需要加上半导体,才能有能力将手机制造工艺由平庸升华为神奇。
2008年4月,苹果以2.87亿美元收购了芯片设计公司P.A.Semi,苹果的A4处理器就是这个团队的成果,并被应用在了iPhone 4上。此前的iPhone仅仅是设计的成功,触摸屏技术和玻璃屏幕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跟进,iOS系统相对安卓系统也不占太大的优势,只有处理器芯片才称得上是竞争对手难以跟进的核心技术。苹果也是在推出iPhone 4的时候,才真正在手机市场上稳固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刚开始,乔布斯打算在A4处理器的设计上使用性能强劲的英特尔架构,可是英特尔架构太耗电,最终乔布斯还是选择了低能耗的安谋(ARM)架构,这是安谋阵营标志性的胜利。安谋只做芯片架构的设计和授权,不做芯片。如今,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了安谋架构。
苹果只做应用处理器,不做基带处理器。因为基带处理器有很高的行业门槛,在无线通信技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被大大小小的专利给覆盖掉了,贸然进入的菜鸟要么支付高昂的授权费用,要么面临难缠的专利官司。即便过了专利关,还得付出巨额的研发费和长期的研究,最后得到的很可能是一个相当悲伤的结果:对不起,现在是4G时代,你的3G芯片已经落伍,你继续往前追吧。移动通信技术十年左右就要更新一代,而新一代的技术一般要经过十年左右的准备才能投入应用——三年的前期开发、三年的标准化及三年的行业监管和测试,这就意味着企业在开始应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同时就得开始进行下一代的研发。比如5G才投入商用,华为就着手6G的研发了。苹果未涉足基带处理器业务,给它的未来道路留下了一个“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