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这几句话,就是我们的一念至诚发之于外,所表现出来的样子。肫,经过了祭祀之后的祭肉,这里是形容词,表示敦厚、纯净、朴实,它是可触可摸的,并不是高不可攀、不食人间烟火的东西。君子的仁德,是“肫肫”的,即经过至诚之心洗礼过的平常心,表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就是朴朴素素的平常人做平常事。“渊渊其渊”,像海水一样幽深。“浩浩其天”,像天空一样广大无垠。这都是用来形容君子的仁德。
“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能够把人人都具备的一念之诚,在自己的精神内外,在社会人事中推展到极致,以达于天德,当然只有圣人,只有佛菩萨才能做得到。“其孰能知之?”你如果不是圣人菩萨,能知道他们的境界吗?当然不可能知道。
我们学修传统文化,千万不能自满自大,自以为天下无人,老子天下第一。佛教里说“诸佛菩萨,不舍众生”,他们一直都在我们的周围示现,永远在帮助众生,永远也不会离开众生。但是,我们谁见过佛菩萨?没人见过。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那个境界。我们与诸佛菩萨甚至可能擦肩而过,但对面不相识。他说不定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隔壁的、对门的那个看起来最普通、最平凡的人。就像唐朝的寒山、拾得二大士,在被丰干禅师说破之前,谁会当他们是菩萨高人啊?
在禅史中有记载,即将去台州作太守的闾丘胤生病了,遍请名医来治都治不好,求仙问卦跳大神这一套玩遍了,也毫无效果,眼看就要一命归西了。有一天,一个自称叫丰干的游方禅师从天台山下来,主动上门给太守治病。家人看他虽然其貌不扬,好歹死马当成活马医,反正也没人治得了,于是就让他试治。谁知这位丰干禅师出手不凡,三下五除二,居然把顽疾给治好了。闾丘胤太守遇到这样的救星,当然感激不尽。
闾丘太守问丰干禅师:在我的台州境内,有真正的得道高人吗?丰干禅师说:有啊!天台山上的寒山、拾得二人就了不得,他们是文殊、普贤的化现呢!闾丘太守一听,啊!真有活菩萨啊!到台州上任后,太守就带上随从,到天台山国清寺去寻访。到了国清寺一问,寺里的和尚说:你这么高贵的宰官,找寒山这个叫花子干什么啊?他不是寺里的和尚,名字也没有,大家之所以叫他寒山,是因为他住在后边寒山岩洞里,有时候到寺里来捡点剩饭剩菜吃。太守又问拾得是什么人呢?人家说,拾得啊,是寺庙以前的老和尚捡回来的没人要的野孩子,所以叫拾得。他长大以后就在庙里洗碗打杂,也没什么来头,只是成天跟寒山混在一起,一点规矩都不懂。闾丘太守当然是有心人啦,于是让人带路,结果还真找到二位菩萨了。闾丘太守一见二人,倒头就礼拜。寒山、拾得一见这阵式,马上跳到一边去,一边跑一边大笑着说:丰干饶舌!你太守好没眼睛!放着丰干这个弥陀不拜,跑来拜我俩个叫化子干什么?说完,二人就消失在岩壁背后。
太守后悔不已,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他没有办法,只好叫人收集寒山、拾得的言行,好让他能够有所追忆。结果大家一阵忙活,在竹木石壁等处,收集到二位大士的作品,共计三百多首诗偈。后来,闾丘太守亲自整理编辑了这些诗偈,就是现在风靡欧美各国诗歌界的《寒山拾得诗》。
所以,“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那么,既然我们的“聪明圣知”不够达标,不知道哪个是得道高人,哪个是凡夫俗子,怎么办呢?很简单,尊敬与我们有缘的每一个人,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是佛菩萨,这样,你就不会错过与佛菩萨见面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