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己和企业的提升,我们总是在学习着。
从书本、培训中学习知识,在工作中积累经验,由头脑思考产生的想法。不过,这些都是外在的知识,即“自我”之外的知识。我们有曾探索过、学习过关于“自我”的知识吗?也许有。但是,关于“自我”的知识仍然是知识,它们与营销知识、管理知识具有同样的本质,都是思想性、概念性的事物,即都是那个真正的“自我”之外的事物。
比如,对“人生是苦”的教诲的理解,并不是自己的内在体验到了“人生是苦”事物本身。我体验到了“人生是苦”之后,再告知他人,就成为那个人的知识,他不一定体验到了我所体验到的那个事物。
而直接地看见“人生是苦”,意味着在自己的生活里看见了人必然走向败坏、衰败和在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得到平安的心境,以及欲望得到满足后很快会出现新的欲望,人并不能享受欲望满足的喜悦(非常短暂)。人不管在多么好的一个境遇里,心里总会有一个填不满的不足、遗憾。而且,这个直接的看见,一定会引发内心的某种革命,某个价值观的彻底颠覆,对人生、生活的看法的彻底改变。
这是说,还有一种学习、探索,即直接地对自己的观察、探索、学习。
对于企业的发展、工作的提高,探索、学习、认识自己,恐怕比对管理知识、营销知识、领导力、职场技巧、团队精神、沟通技巧、互联网思维等更加重要。
比如,即便精通了“头脑风暴”方法,如果我是一个等级意识特别强的人,那么,我能心平气和地倾听比我职位低的人员的不同意见吗?我能够毫无胆怯地、轻松自如地发表与领导不同的意见吗?
而且,关键不在于我当场是否倾听和提出了,而是在于我的内心是否心平气和、轻松自如。否则就是对自己的压抑。长期的压抑,就成了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
因此,头脑风暴的知识、技巧并没有解决我们不会讨论、不会辩论的问题。这些知识、技巧并没带着我们走向管理和效率的高处,我们还待在原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了解自己的等级意识、权威意识开始。
即便我们不说哪个更加重要,至少我们是忽略了对自己的认识、探索。我们认为提高自己、改善自己,就是多学习各种知识、积累经验。可是,难道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不才是真正的改变自我的起点吗?
知道了自己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总是很紧张,并且真正地正视它,探究它。
看看为什么与陌生人交往时会那么紧张?
它的深层心理是什么?
这是不是太“自我”、太自恋了?
我还看到紧张感使我思维停滞、迟钝,影响我与新客户的谈判。这种情况下,掌握的沟通技巧、谈判技巧都用不上了。至少它们的作用不如在见到陌生人之前想象的那么有效。
因此,要想真正地改变自己,使自己内心和头脑发生彻底的革命,需要一种崭新的学习、探索方式,即看向自己的内在,直接地观察自己、探究自己。那么,如何不通过知识、他人的经验和体验,而直接地观察自己、探索自己呢?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就如眼睛要看见对面的山直接看即可,没有方法和练习可言,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怎么看”这个问题。人的注意力、觉知就是看内心和头脑里的事物的工具。一旦意识到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觉知转向内在,这个关键时刻,“看见”就发生了。这个时候看见(比如嫉妒)就如眼睛看见山是一样的了。
但是,这个关键时刻的发生却是需要经历一个艰难历程。要跨过两座高山。
一是意识到自己(自我)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二是意识到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是无法通过外在的方法、学习、练习而达到的。
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需要付出艰辛的探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