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2015年扶建了700多支打药队,今年将进一步发力,大力发展村级打药队,并帮助打药队拓展收割、育插秧及烘干业务,扶持、服务渠道商转型为植保服务商及综合农事服务商。田园公司也将随此完成农药制剂企业向植保服务商及综合农事服务商的助产师和保姆的蜕变,并通过布局品牌农产品产业,进一步转型为农业产业链的服务商。”(李卫国)
找到连接未来的节点,打开解开问题的结点!2015年初,李卫国率领他的田园在农药行业展开了“缩短环节,集成功能”的大规模实践。
(1)大力扶持渠道商转型,发展建立了700多支打药队,分赴田间地头。
商业合作的成功之道是成就别人,进而成就自己。广西田园扶建打药队,先把机会给了过去的合作伙伴,以实现双赢为最终目的。“成功者不是能为自己争取到最大利益,而是能够分配好各方的利益。”李卫国坦诚地说。
广西田园有约5000个经销商、约50000个零售商,22年的苦心经营,田园与渠道商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缩短环节不是砍掉经销商或者砍掉零售商,而是支持服务愿意转型的所有合作渠道商转型——只要渠道商愿意转型,一个也不落下。在这轮转型过程中,田园价值链中的经销商相比于零售商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可以重点服务于资金需求量大的种田大户;零售商经济实力虽弱,但能吃苦,联系农户面广,可就近深入村庄,重点服务小农户;同时经销商和零售商还可以合作组建打药队,主动实施批零一体化的融合。
打药队明白,只有做大蛋糕,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田园公司为拟转型拓展植保服务的渠道商提供无人机等高工效施药设备及高工效农药产品,提供操作人员免费培训、设备和任务调剂等服务,收取作业分成。打药队无需购买利用率低、昂贵且技术处于快速变革中的设备,只需支付作业费分成给公司。这一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合作伙伴的投资风险、经济压力和成本,解除了合作伙伴的后顾之忧。
在这一商业模式下,田园公司除获得原来的农药销售盈利外,多了一份设备作业费分成收入。
2015年,40多个无人机打药队(100多架无人机)中,有多个打药队的服务作业获得盈利,最高的单组(两架无人机)盈利达到50万元。使用背负式喷雾器的近700支打药队(约5000台高工效喷雾器)几乎没有亏损的,有些还创造了单台低容量喷雾器作业2000亩,作业费加上农药营业额超过3万元,创毛利超过1万元的记录。700多支打药队作业面积超过100万亩次。
2015年广西田园探索运行了包括水稻植保服务(水稻全程植保3~4次用药)、小麦—玉米区植保服务(小麦除草—一喷三防—玉米除草—玉米杀虫一年至少4次用药)、果园植保服务、蔬菜植保服务(露地和蔬菜超低容量无人机及背负设备施药、热雾及冷雾施药)等多种作物专业化打药队的商业化运营模式。
(2)扶持打药队拓展育插秧、烘干及收割业务,拉长从业者工作季节,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帮助其提升打药队盈利能力。
如果专业化的植保服务商仅从事植保服务,作业季节短,人员赋闲时间长,人力成本就会拉高。在华中水稻区,水稻病虫害防治从5月中旬到9月底,总计不足5个月,打药队专职员工要赋闲7个月,所以人员工资压力很大。这也是政府推广了多年的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难以成功商业化的重要原因。
功夫在诗外。打药队必须有能力应对日后更多的进入者,从而避免陷入混战、过早终止自我进化与成长,出路就是立足已有基础,集成更多服务项目,把人员、设备的空闲季节尽量多的用起来,从而摊低人力和设备成本,降低收费标准,提升自身的生存和竞争力。为此,广西田园进一步探索,将现有技术基本成熟但因缺乏商业模式而尚未广泛推广的工厂化育插秧、移动式烘干等农事作业项目,设计成可行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进行探索性试验,已取得初步成果。
(3)试水农资电商,打掉产业链冗沉成本。
为提升公司合作与渠道商上下游价值链的竞争力,2015年,“广西田园通农资电商有限公司”成立,开始试水农资电子电商。公司将零售商教育已经完成的一部分产品归入“田园通”,说服经销商帮助公司发展零售商加盟实现网上现款交易,缩短环节,减少市场库存60天以上。然后,广西田园与经销商一起大幅度让利给零售商,使零售商的进货成本降低20%~30%,大大提升价值链终端的竞争力和运作空间,短短几个月即实现交易额数千万元。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方式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得新的更简洁、费用更低、效率更高的交易方式成为可能。广西田园的田园通(O2O)及更多其他形式的农资、农业服务电子商务项目将应运而生,高调走进“互联网+”时代。
(4)布局品牌农产品领域,从赚农民的钱到帮助农民赚钱。
从农田到餐桌,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而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关键的保障技术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广西田园拥有300多个登记的农药产品和一支安全合理用药的技术支持力量,无人机打药设备上设计了智能连接,只要一开机,扫码器就自动记录上传用药信息到田园的数据库,这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而广西田园在品牌农产品领域小试牛刀,便已经光芒四射——广西田园在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巴马县投资建设生态桑果种植基地,已经结出了灿烂的果实,并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顺利打开了国际市场的一角。
2015年在中国—古巴建交55周年之际,两国合作成立的蚕桑科技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在江苏科技大学隆重举行。广西颐生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广西田园公司投资控股)推出风味独特、醇香可口、浓馥悦人的桑果酒和在桑树植保方面省时、省工、省力的农博士高工效无人机等产品亮相,引来国内外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至此,广西田园基于未来的战略布局已经初步完成,用李卫国的话说:“我们已经圈下了一块可以持续耕耘20年的地,在这20年中,我们还可能会从这块地发掘出很多新宝藏,发现通往新大陆的新的道路。”
智能手机集成了过去手机、呼机、商务通、MP3、MP4、傻瓜相机、导航仪、计算器、手表等众多工具的功能而为消费者节省了大量成本;综合农事服务业的发展和普及也将为农户集成农药、种子、肥料、耕作、管护、收割等农业投入的功能,同样将大幅度节约农业投入的成本,提升中国农业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