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民到天子的大舜

大舜是怎样推行中庸之道的呢?以尧、舜、禹为代表的上古三王时代,是儒家所推崇的理想政治社会。尤其对大舜,孔夫子非常推崇。

舜从血缘上说,也是黄帝、颛顼的后人,但是,到舜出生的时候,他家已经是五世为庶人。就像三国时候的刘备一样,虽然从血统辈分上说,他被称为“皇叔”,但实际上,刘备早已是流落到民间的一介贫民,以打草鞋为生。我们到成都武侯祠去参观,里面还有一块匾,就是民国时期成都鞋业行会捐的,他被制鞋行业公推为“鞋业之祖”。舜的家境也大抵如此。

大舜的身世非常不幸,史传上有一些记载,概括起来,用六个字就可以把他的家庭环境说完——父顽、母嚣、弟敖。他的父亲叫瞽叟,可能眼睛有问题,性格非常顽固、恶劣。舜的生母早死,继母为人非常嚣张,心术很坏,经常给舜穿小鞋,乃至于还想谋害他。后母和瞽叟又生了一个儿子,叫象,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非常傲慢无礼,但是却深得瞽叟的宠爱。瞽叟、后母和象三个人经常结成统一战线,联合起来收拾舜,经常把舜搞得很难堪,甚至是欲除之而后快。

孔夫子这里就说,“舜其大知也与!”舜这个人是有大智慧的,真是太聪明了!他聪明到什么程度呢?史书上记载说:“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他的父母兄弟发狠要除掉他的时候,要么是找不到他的人影,要么他总是能脱离险境,就是拿他没办法;反过来,当父母兄弟有求于他的时候,要让他为家里办事的时候,他随时都在跟前,随叫随到,好像从没有离开过一样,每一件事都办得巴巴适适。这就是大智慧啊!他就有这种明察先机的能力。所以,他非常有号召力,以智慧和孝道闻名于世,各方面都堪称模范。

《史记》中说:“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就是说大舜曾经在历山耕种,结果因为他的典范作用,历山一带的老百姓都受到感化,互相推让田地边界的产权,形成了人人谦让知礼的君子之风;他在雷泽一带捕鱼,那一带的老百姓也都谦让有礼,连自己的住处都愿意让给别人;他到黄河之滨去制陶器,向那一带的制陶之人传授技艺,使陶器制作得非常精美。正因为大舜有这样的本事,所以,只要他到一个地方住下,即使是荒无人烟的地方,一年之后那里也会形成很大的聚落,两年之后就会形成繁荣的市镇,三年之后这个地方就会变成一个繁华的都市。咱们成都这个城市的名字,就是来源于这个典故哦。

当时,天子尧帝知道了大舜的名声后,想重点栽培他,于是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都嫁给了他。

大家想一想,一个平民的儿子居然娶了两个尊贵无比的公主,谁有这么大的福气?不过,你可不要以为他是艳福不浅。大家想一想,公主是在什么环境下长大的?平民是在什么环境下长大的?我们在座的帅哥们,哪个有本事消受得起一个公主?公主是什么脾气?什么生活习惯?平民是什么脾气?什么生活习惯?而且一下子就发给你两个公主。所以,这事只有亲自接手,才知道烫手之极哦!能够把这个家管理好,把两个娇滴滴的公主摆平,他的平衡术得多强啊!非得有天大的本事才行。大家看过金庸的小说《鹿鼎记》,韦小宝碰上了建宁公主,堪称天下第一滑头的韦小宝,也被公主收拾得死去活来。那么,大舜在两个公主的夹磨之下,能够把整个家庭关系搞得非常和谐,如果不是在中庸之道上有很高的修为,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后来,尧帝的考察结束,大舜正式继天子之位,果然不负众望,把天下治理得非常好。所以,孔夫子对舜帝是非常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