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迅速建立一套有效的商业模式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有样学样,比着葫芦画瓢。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自己的成长,建立在别人经验基础之上,省去大量摸索的时间,也让自己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
我曾经留意过,差不多所有卓越的公司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在模仿中实现创新,在抄袭中实现超越。腾讯总裁马化腾曾说:“我要把所有互联网商业模式都纳入腾讯。”成功者都有海纳百川的特点。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总指挥韦伯说:“阿波罗计划中没有一项新的发明,技术都是现成的,关键在于综合。”那么浩大的登月工程,没有一项新发明。但人家把现有的技术组合在一起,却干成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情。
小米的学习对象非常多元。用雷军的话说:“向同仁堂学习,强调真材实料做好产品;向海底捞学习,和用户做朋友,和用户互动;向沃尔玛学习,高效率地运作,控制好自己的成本,缩短中间环节,这样使你的价格以接近成本价直销。”
酒仙网是中国近几年崛起的酒类电商公司。酒仙网的商业模式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是网上超市,第二是关于品牌的运营,第三块业务是酒快到,第四块生意是酒仙网打造的互联网上的酒类品牌。创始人郝鸿峰指出,“分开而论,没有哪一个业务单元是酒仙网独创的。天下文章一大抄,商业模式也是。”反过来说,把这几块业务组合到一起,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创新。
国内的大公司,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还有:海尔的技术来自德国,万科的榜样是美国的帕尔迪公司,盛大的游戏是跟韩国人学的,等等。
国外的大公司也都是这样。
日本公司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所谓“改善”。半导体技术是美国人发明的,但被日本人发扬光大。日本没有发明电视,但是把电视变薄了。他也没有发明汽车,但是把汽车变小了。日本人文化里好像本来就有这种基因,连文字也是从中国借用过去的。
再比如,韩国三星公司。它所采取的就是复制加模仿的战略。三星从头到尾都不研发产品,而是用钱去买技术。买来以后,再做进一步的改良和创新。李健熙说,“如果付1亿韩元就能够以一周的时间获得技术,硬要投入10亿韩元,还必须三五年的开发,(实在)是一种浪费。付5%的技术费没有关系,只要能够缔造10%的利益、利润就行了。”
再比如,美国苹果公司。作为当今商业上最成功的公司,它的产品和技术也都不是原创的。《商业模式全史》的作者三谷宏治指出,“平板电脑的鼻祖应该是1991年推出的PenPiont(GO),最早的智能手机应该是1996年诺基亚开发的Nokia 9000 Conmmnicator,而1999年蓝莓R-M也曾引发过一次智能手机的狂潮。至于数码音乐播放器,以索尼为首的生产商经过了一番混战之后,苹果才姗姗来迟。iTunes也是如此,早在数年前各大公司就开始用互联网发布音乐。因此从公司战略上来讲,乔布斯并非在创新,而是旧物升级、二次发明。”
杜甫有一句诗:“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什么意思呢?只有不拘一格地学习各家的长处,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老师。更进一步,为什么要跟这么多老师学习?为了吸取更多的营养。相声大师侯宝林说得好:“只以为养,不以为样。”学习别人,不是为了完全照着别人的样子去做,而是为了丰富、发展、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