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通常将全国市场划分为5个层次: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为一级市场;大部分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以及少数发达地级城市(如苏州、无锡、佛山等)为二级市场;大部分地级城市以及少数发达县城(如昆山、张家港等)为三级市场;大部分县城以及少数发达乡镇为四级市场;大部分乡镇为五级市场;乡镇之下的村庄为六级市场。少数不发达的省会城市、地级城市以及县城均下移至次一级市场。也有家电企业将特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合并为一级市场,这样的话,全国市场则分为5个层次。
按照上面6个层次的市场划分,四、五、六级市场集合起来构成了县域市场。之所以将县域市场称作边界相对清晰的独立市场,主要是因为:
第1县域市场和农村市场基本同义。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转型期,大部分县城顾客的消费习惯和大中城市的差异可能大于和乡镇、村庄顾客的差异。换句话说,县城顾客具有一定的乡镇、村庄顾客的属性。
第2在我国现有行政区划下,县域中的县城和乡镇、村庄联系紧密(目前很多地方乡镇、村庄居民到县城购房现象越来越常见),县城对周边乡镇、村庄有相当大的辐射作用;县城、乡镇和村庄构成一个区域经济共同体。
第3从地理分布角度看,许多县城、乡镇及村庄,距离中心城市(主要指地级市、省会城市)较远;在市场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方面,厂家(品牌)需采取不同于中心城市的差异模式。
第4县域市场平均的人口规模(几十万至百万)、市场容量以及空间半径,与厂家(品牌)渠道网络体系中最小单元(某经销商或代理商独家覆盖的零售网络)设立所需的条件正好吻合;与厂家(品牌)业务人员市场管理空间单元(意味着独立设立责任目标、制定策略、配置资源)的合适边界正好吻合。
对绝大多数国内家电企业(品牌)来说,县域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很多产品品类,县域市场的有效需求总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若干年前,政府家电下乡政策,曾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市场需求;目前,随着县域市场的消费升级,空调、冰箱、厨房电器、电热水器等家电产品的主要需求增量来自于这片肥沃的土壤。
其次,县域市场的渠道形态较为传统,顾客亦有一些相对独特的消费心理和习惯,这为厂家(品牌)在市场沃土中深深扎根、构建竞争壁垒、营造不受冲击的利润区创造了条件。部分国产家电企业(品牌)若向市场纵深方向延伸发展、掌控农村基层零售终端并与农村消费者直接互动,则进可攻、退可守,可以获得战略回旋空间,有利于建设“品牌——渠道——用户”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增强的生态化区域市场根据地。
再次,县域市场有利于上游厂家(品牌)拓宽产品品类、扩展渠道网络功能。农村消费者在兴办婚嫁大事或乔迁新居时,常常偏好同一品牌各品类产品配套购买;因此,厂家(品牌)的流通价值链则必然成为综合型、解决方案型的供应链;县城、乡镇的零售商,必然成为小区域内的多品类产品经营中心。而厂家(品牌)产品品类多元化,则是其在县城、乡镇开设专卖店的前提。
最后,县域市场有利于厂家(品牌)培养销售人才、锤炼基层团队。较远的管理路径,水平参差的经销商,构成复杂的消费者,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这些因素对于厂家(品牌)一线销售人员既是挑战,也是极好的锻炼机会。因此,县域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的开拓,对许多厂家(品牌)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金灿灿的粮食,而且还有一大批在责任田里精耕细作的种田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