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合纵连横七雄现

趋势二:合纵连横七雄现

战国争霸更多的体现在地理空间上,新时代的争霸与其说是战场上的战争厮杀,倒不如说是新“经济战国”时代的并购重组。合纵连横就是战国七雄重组的绝佳手段,“重组”二字很是奇妙,“千里为重”,意指空间的转换和历史的深邃;“组”,偏旁为丝意指丝绳,部首为且寓意加力,指要抓住主干,理清乱麻。两个字组合起来,就是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发挥聪明才智,抓住问题主线,对事物构成要素重新进行排列组合,最终呈现最优战略组合。

本书在开篇描述过十二个“诸侯国”的缘起和现状,又对城市群进行了逐一分析,在“经济战国”时代,我们对十二个主要城市群进行筛分,很容易辨识出谁才是真正的“新战国七雄”。

从经济总量看,前八个城市群GDP相对较高,基本都在4万亿以上,人口都在1亿人以上,城市个数一般不少于15个。辽中南、淮海、关中、太原4个城市群只是作为区域小国存在,其最终命运不过是附属国罢了。成渝城市群虽然GDP稍差些,但其战略定位高,且辐射面广,位列七雄之末。而海峡西岸城市群虽然GDP并不差,但整体缺少首位核心城市,城市等级体系结构不完善,在城市分散而且无法形成城市群合力,缺少城市群之魂,故不在七雄之列,且最后的结局无非是分散并入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

“新战国七雄”的重组是科学也是艺术,太原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基本上属于原先的环渤海经济区,其本身的发展也受京津冀的辐射带动,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迟早的事情;自古关中、中原便是一家,大周王朝西都长安、东都便是洛阳,陇海一线更是紧紧相连,至于新时代西安郑州谁主沉浮,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人口的吸引能力将是承载力的关键,当然双轮驱动也是不错的选择;徐州本就是华北平原东南部,历史上曾隶属过山东,地缘更近,且以徐州为核心的淮海城市群本身仍是北方城市群,徐州加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将形成三角态势,改善城市等级结构体系,有助于山东半岛城市群跻身国家级城市群之列,至于青岛、济南、徐州的带头大哥之争,则要看青岛和徐州谁能率先抢得国家战略机遇了。海峡西岸的结局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