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元老:如何与时俱进

作为元老,必须时刻提升自己,不断学习,不能躺在昨日的功劳簿上。

一些元老早期给公司做出很多贡献,但后来没能随着公司发展一起进步,逐渐落伍,从观念和能力上不适合企业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变化了,面临的任务也就不一样,因此企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随之改变。不是老板变了,也不是对过去的兄弟要求变苛刻,更不是借此让元老们“出局”, 而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老板自身和员工都需要不断提高。

当前社会处于快速变革时期,面对移动互联网、面对大数据世界,企业唯有持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中的人也必须持续学习,挑战自己,才能适应变革时代。

需要持续奋斗

近几年,老板们经常遇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企业成功上市了,许多年轻的员工(主要是骨干员工)成了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他们不思进取,奋斗激情衰减。

企业的持续发展靠谁来推动?这是摆在成功进行股权期权激励的企业面前最大的挑战。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中提倡“以奋斗者为本”是很有洞察的。

经理人一方面必须持续学习,拥抱变革;另一方面必须永葆持续奋斗的激情。如果经理人没有奋斗的激情,希望享受生活,那就只能让位于具有奋斗激情的人。

其实老板也会面临这种问题,如果哪一天老板没有奋斗的激情,就应该找人接班。

老板和经理人过去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几乎只知道工作,自己身体也被“拼的”差不多了,对家庭照顾不够。现在企业成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应该转变重心,把过去失去的补回来。这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可以非议的地方。

但企业需要持续奋斗,需要永续经营,需要一批批具有奋力精神的人才支撑企业发展。而绝大多数人都会懈怠,都会有“小富即安”的心态。

这两者是有矛盾的,这是一家追求持续成功企业最大的挑战。

从责任感转变为使命感

元老需要与时俱进,即随着职位的变化,需要从责任感转变为使命感。

何为责任感?实际上是一种担当,追求的是实现目标的成就感。事情本身就能激发动力,无需外界推动。例如,必须实现目标、完成业绩,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把事情做成。这时候你要问题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可能觉得无需理由,因为责任感使然。有了这种境界,就会多一份毅力,多一份韧性,能够更好地克服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困难。

何为使命感?实际上是一种信念,完全自动自发。你问他为何这样做,他说是使命召唤,靠的是精神的力量。现实中可能有诸多不如意,但还会坚持这么做。这种境界比责任感更高一层,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利益。往大一点说,这就是儒家思想中的家国情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需要有一些充满使命感的人。

无论是元老还是经理人,使命感更多体现在与企业共进退,和企业是命运共同体。在实践中表现为组织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先公后私。即使受了很多委屈,甚至不公平,都得这样做。

当然,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要这么做,但队级别高的管理者、企业元老来说,要求就更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