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巧二:利用名人情绪操纵群众情绪

1.制造反差,引发好奇

互联网传播中最火的大佬都是有个性、有脾性的领导,比如:任大炮(任志强)、董明珠、马云……董明珠铁娘子有个性,她就容易火;但马化腾很低调,不容易火他。所以在互联网上,越是有个性的、不完美的、爱发脾气的人,越能获得大家的关注。今年任正非有一篇文章:《任正非:还过个屁年!》火了,它源于任正非开华为内部的座谈会时发飙了,因为他是名人,所以发点火大家就好奇,发的什么火?为什么发火?点进去看了以后,也的确被他这种火所震撼、所影响,也有了他的情绪,所以也跟着把文章给传播出去了。去年董明珠身上也发生了一件事情,好像是开会不给她鼓掌吧,这种事情也会让很多人,不管是支持董明珠或者是不支持她的,产生一种情绪。

图4-4 任正非:还过个屁年

图4-5 制造反差,引发好奇

跨界对比一些人物,对比他们的人性、他们的特征,激发群众的猎奇心理,以制作话题。

2.怎样去制作话题

就是把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或者是有关系的人联系在一起,引起大家围观,这种方式也能影响大家的情绪。这个影响就是导致你要么支持,要么反对,不管支持还是反对,都是一种情绪。通过这种情绪,把它传播出去,用这种情绪再影响其他人。因此利用情绪进行传播,这是互联网营销里最核心的一点,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技巧。我们在写东西的时候,一定是让我们的标题激起大家的情绪,产生一种波动。

如果标题是中性的、冷色调的,那么就没有煽动能力。所以我们要多去测试、多去练习。

图4-6 标题的煽动性

《冯仑:牛的性生活和人的高潮》这个文章放在哪都能火。为什么能火呢?主要是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牛和人进行了对比,一个是牲口,一个是人,怎么放在一起了,这就是巨大的反差。第二个反差是什么呢?就是牛的性生活和人的高潮,难道牛跟人在一起做爱吗?制造反差,引起好奇。互联网的群众都是吃瓜群众,最喜欢的就是围观。碎片化的时间,大家需要休息,需要娱乐。所以我们要制造反差,反差越大,效果越好。要打破常识性思维,才能引起关注。我们看到这个标题以后,就觉得很好奇,打开进去看一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里面还有关键词——性生活,只要是和性有关,人们眼睛马上一亮。还有高潮,性,马上在你脑海里面产生影响。所以你必然迫不及待的想打开看一看,因此这篇文章就很容易引爆起来。这篇文章的引爆力是怎么计算的?就是冯仑是个IP,是个品牌,是名人,他有高知名度,有巨大的反差度;还有性、高潮,均是敏感词,所以合在一起超级具有煽动力。这样的文章,你不打开,天理难容。如果文字内容写的好,有质量,那么这篇文章必然会火起来。事实上来讲,它的的确确火起来了。

《刘备如何面试诸葛亮?看完脑洞大开》这个标题也非常有意思。它有两个IP,一个是诸葛亮IP,一个是刘备IP,这两个是一起创业的合伙人,具有高知名度。那么刘备是怎么面试诸葛亮的?这是一个故事的场景,具有故事力。内容传播里面,最核心的一点技巧就是讲故事。因此有两个IP,讲同一个故事,这样的文章也很容易火起来。

图4-7 《刘备如何面试诸葛亮?看完脑洞大开》

我们再看第三个案例:《她68岁还能拍裸照,儿子身价超马云》。这是我们改的一篇文章。在这个标题里有强烈反差。我们讲女性拍裸照,一般就是少女,大概十几岁,了不起三十岁;而这个女人她68岁还去拍裸照?按照常人的心态,我的天啊,我的娘啊,不害臊吗?胆子真大,我们心里会这样想。所以巨大的年龄反差,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图4-8 《她68岁还能拍裸照,儿子身价超马云!》

第二个反差是什么呢?儿子身价超马云,这么厉害?比马云还厉害?成功地利用了马云的IP、马云的流量。在互联网上,马云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马云两个字能带来流量,因此我们把马云拽进去,也可以把马化腾拽进去,把雷军拽进去,把王健林拽进去。到底拽哪一个好呢?我们选择了马云,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在IP影响力上马云比马化腾、李彦宏、王健林厉害,他所以我们利用了马云,利用了第一IP。

在这个标题里面还隐藏了裸照,裸照是什么?是性。性是最神秘的传播力,具有原始的煽动力,能煽动你的情绪,煽动你的荷尔蒙,煽动你的好奇心。看到裸照,估计很多人想进去看看到底裸不裸、漂不漂亮、性不性感。所以通过马云IP的调用,通过性和讲故事,这篇文章不火也不行。只要内容写得好,它也会火起来,所以这也是比较成功的标题党。

图4-9 哈佛经典的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