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十多年来的IT及互联网发展,使得“泛”IT成为一种新工具、新方法、新动能。不仅可以帮助实现人、机、物全面互联,还有助于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场景。泛IT,具体在技术层面上实际上是5T方面的深度融合,5T就是“MT/OT/IT/CT/DT”。包括:MT(Mobilen Technology)移动技术;OT(Operation Technology)操作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通信技术;D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
泛IT的在线化进程日益加快,并融合更深,以SaaS形态存在,我将它初步分为四个阶段,也就是场景构造能力的供给侧资源。
1.SaaS1.0 软件在线化阶段
产品的技术形态虽然具有SaaS的属性,但是产品逻辑依然是传统软件思维,只是软件的载体发生了变化。提供的价值依然是通过功能进行定价,不管用什么方式计费。
2.SaaS2.0服务在线化阶段
企业应用本身是服务交付的支撑工具,交付一般是线上与线下混合交付。企业应用是服务提供方的交付成本一部分,不是直接出售给客户的价值。服务在线化并不是服务数字化,但是服务的闭环可以通过在线方式部分实现与全部呈现。虽然只有极少的企业服务可以全部通过线上来进行交付,但是就整个趋势来看,随着服务的数字化水平提高,线上的交付比重必然越来越高。
3.SaaS3.0场景能力在线化阶段
服务商的服务能力,越来越成为场景能力,并且随时可以被用户调用。3.0和2.0、1.0的最大区别是:前者(3.0)行为主体的场地已经切换到用户这一侧,而后者行为主体是服务商这一侧。场景能力是服务某类及多类场景的能力,是可以被充分抽象的。用户一般用这些场景能力来进行业务升级,通过将这些场景能力融入存量的业务环境中的方式。场景能力通常是1个或者多个依次进入的。它们进入系统后,往往产生不同烈度的化学反应。
4.SaaS4.0 场景构造在线化阶段
这则是转型,用吴声的话来说是创建新物种。在越来越多的场景能力在线化之后,场景构造的能力开始涌现,相当于“机器人造机器人”。有一个简单化的比喻是“电信套餐”,在拥有通话、短信、流量三种能力之后,可以面向不同受众推荐套餐组合,据说国内运营商的套餐种类,有些达到数百万种。“总有一款适合你?”这个阶段,需要服务商与需求方深度协同,方能有突破。
这个演进的背后是泛IT在起作用,它们在促进场景系统力的绽放,它们的兴盛加快了作业权从供给侧向需求侧推进的过程。对于企业组织者而言,越来越少地感觉到供方的存在,供方提供的能力与环境,弥漫成需方场景的元素。
当然,这个阶段的划分不是完全线性的,企业可以“超越式”调用。它们之间实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场景:交互即交付。
另外,供方若持续加强这样的弥漫,那么它的能力将逐步成为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属性具有鲜明的公共产品属性。质变就要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