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洞悉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

在培训实践中,充分了解并学会洞悉成人学员学习的一些心理特点,也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培训师与学员在培训课堂现场达成深度互动的必要条件。

虽然成人学员在学习过程可能会有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但透过实践观察,还是能够在基本面上找到共性的特点。

第一,最为显著的心理特点是成人学员因为经验的干扰,会“选择性地接收(受)信息”,从而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虽然在成人学习研究方面,有专家提出过“空杯心态”理论,但就作者十几年对培训实践观察来看,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状态,看起来很美,可是无法结出真正现实的果实。从直面真相的角度看,建议培训师没有必要向学员强调“空杯心态”。唯一可以能动的空间是尽可能多地在学员普遍关注的、基于未来的一些技能、方法、思路的内容上重点挖掘。

第二,在课堂现场,成人学员还会呈现出“独立意识与从众心理矛盾胶着”的状态。主要是,一方面作为成人的每一个学员都毫无疑问会有自己已经形成的想法、看法,甚至是完全独立于他们的观点、理念,这当然有助于学员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对独立的思考与判断。但是,从众的心理状态,也可能让其进入另外一种人云亦云的状况。表现在课堂现场,就有可能形成不太主动回应培训师的尴尬场面,应这种情形,在培训实践中,一般主张找到具体的学员进行“以一带多”的引导,激发更多的学员参与课堂现场互动。

第三、因为“名片效应”(指在交际中,如果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和“自己人效应”(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引发的心理状态。成人学员会对课堂现场的平等氛围有着更多的期待。所以,在许多的教科书中,都会特别提到职业培训现场,要求培训师能够与成人学员建立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这对培训师是否真正拥有同理心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职业培训中,培训师能否真正做到互动交流、开放分享是应学员这一心理特点的唯一法门。

第四,成人学员在课堂现场也受“首因效应”(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的影响。换句话说,成人学员将会因为培训师给他的第一印象而对课程产生假定判断,如果培训师没有在第一时间给学员留下比较正面、专业的印象,一定会对课程后续的推进产生一些障碍。而学员对培训师的第一印象并不是由简单的文字介绍所决定,更多的会由培训师呈现在学员面前的言谈举止所决定。

此外,成人学员受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影响,还会因为“近因效应”(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的作用,停留在仅对当下课程内容的简单理解或接受状态。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任何一堂培训课程,各个章节及其所涵盖的核心理念都彼此勾连、相互发生作用。针对成人学员这一心理特点,培训师必须在课程开发、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地考虑并予以切实的关注,然后,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全盘把握,提炼出能够统领课程的核心价值及理念,并且将此始终贯穿到课程培训的全过程,让学员能够透过对核心价值的深度理解,有效的解读课程内容的不同维度,如此,方能够纲举目张。

当然,人的心理状态总是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对学员的学习心理的把握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或可以照搬照抄的公式,需要培训师在具体的培训实践中用心观察,不断探索,方为上上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