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感恩

西方感恩节是一个宗教仪式,​

由感谢圣恩而至感谢世俗的帮助。​

到了中国,变成一个问候的俗套,​

与当下喜欢滥情煽情的“口头派”作风有关。​

口头派作风:嘴上感恩,没有行动。​

不仅没有行动,大多数人甚至连知恩都做不到。​

不知恩,自然不会感恩,更不会报恩。​

将感恩挂在嘴上却不知不感不报的人,​

让感恩这个美好的词变了味。​

到处可见将感恩天地父母老板伙伴当口头禅的,​

这些人多是“拔一毛利人而不为”者,​

看似热肠,实为凉薄。​

何为恩?何为知?何为感?何为报?何为施恩?​

说清楚、理明白,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何为恩?​

恩是一个具体个人,​

做了一件仅仅对你有帮助的事情,是为恩。​

嘴上挂着感恩上帝、敬天爱人的口头禅,​

心里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你因为认识A,所以认识B,通过B认识C,与C做成了生意,​

你心里对于A有无感恩之心?​

很多人没有。​

这就是知恩与不知恩的区别。​

何为感?知恩才会感恩。​

何为报?​

“挟泰山而超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报与不报的区别,就看是不能还是不为。​

能而不为,是为不报,就是不知恩,不感恩。​

能而为之,是为报恩。​

报恩,不是以受恩大小决定报恩大小,​

是以能与不能决定为与不为衡量是否知恩图报。​

以受恩大小确定报恩大小,本就是市侩式算计,​

可惜的是,很多人甚至连市侩都不是。​

受恩的江湖规矩:​

人施:介绍你认识别人的人,你要感恩;​

金施:在你困难时借钱给你的人,你要感恩;​

身施:为你的事花费时间的人,你要感恩;​

情施:为你的事操心的人,你要感恩。​

受恩不要论对方动机,无论别人何种动机,​

只要你得到真实帮助,都要知恩。​

感恩只对个人,才靠谱。​

不针对具体个人的感恩,都是扯淡。​

动不动就感恩上天、却从不见他有具体的感恩对象,​

多数是嘴上感恩,心里无感的凉薄自私之人。​

施恩的江湖规则:​

人施、金施、身施、情施,​

针对具体个人,是为施恩。​

交易达成的获益,是双方的,​

不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施恩与受恩。​

“胖东来风波”,是于东来混淆了施恩与交易的边界,​

所有将交易当成施恩的人,​

都是生活在权力的幻象里。​

一朝权力幻象消失就骂人忘恩负义的,​

其实是自己不知感恩。​

这些人,嘴上有道,心中无道。​

施恩,是一种对具体个人的信任、情感,​

如果明白对萍水相逢之人的这份信任、情感为何会有,​

自然也就明白为什么会施与别人某种形式的帮助。​

真施恩者,答案在自己内心,并不需要其他理由。​

施恩是否有报,也无须在考虑之中。​

施恩由心,不求报恩,是为真施恩。​

真施恩者,有德有福。

有人问:为何宋江一个小吏却成了江湖的带头大哥?

及时雨之名,不是一个出于市侩目的,

处处要看是否有回报才帮助别人的人所能想象的。

及时雨之名,即为施恩之至也。

群众眼睛是雪亮的,

江湖人的心也是雪亮的。

多施恩,勿索报。

多报恩,勿虚言。

恩义之道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