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庸”呢?程子说:“不易之谓庸”。不易,就是不变动,保持一种稳定性,保持一种恒定的常态。过去有一个词叫“庸常”,实际上“庸”就是“常”,“常”就是“庸”。古人说要“庸言庸行”,就是我们要说平常话、做平常事,当然还要加一个“庸心”,就是要有平常心。
赵州禅师最爱说“平常心是道”,这也是一个“庸”,也是指常态。有了平常心,我们就不会骄傲自满、盲目自恋;如果没有平常心,动不动就拿出非常态来,以非常态示人,就不好。什么叫非常态?就是不同于平常的状态,你老是表现得不同平常,时间长了,你以非常态为常态,诸事走极端,就有可能发展成变态。我们以前上小学,除了学习语文、数学之外,还要学一科常识。什么叫常识?就是放在哪里都是正常、正确的这样一种知识。一个没有常识的人,你根本就没办法跟他打交道,因为没有常识的人,就算不得一个正常的人。糖是甜的、盐是咸的、狗屎是臭的,这就是常识。一个没有常识的人,你说耗子药吃不得,他偏要吃,那不是找死啊!
我经常说,中国发展到现在,全社会上最缺乏的是什么?就是常识。按常识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医院是治病救人的,房子是用来住人的,新闻是真实发生的,对不对?但现在呢,教育要产业化,学校拼命想赚钱,教出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医院也变成赚钱机构,穷人看不起病,一个小感冒也要花你几百元;还有房地产,大家一套两套、三套五套地买来闲置不住人,当存折当投资,搞得怨声载道。我做新闻媒体十来年,现在很多搞有偿新闻,媒体变成了广告商的奴隶,哪里还有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可言!我甚至听到本地某家报社的领导讲,新闻媒体要与时俱进,要学会打造新闻、制造新闻。社会新闻事件是媒体打造出来、制造出来的吗?统统没有常识、不要常识,不乱套才怪!
所以,“庸”就是常,就是平常、不变易,就是保持正常,同时还带有一种不变性、一种恒定性,乃至于永恒性在里面。我们经常说“平庸”这个词,从字面上来说,它本身不是一个贬义词,但后来在语言的流变中,渐渐就传变味了,就变成贬义词了。就像现在社会上,顶着“大师”头衔的人满天飞,弄得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都羞于被别人称为“大师”,谁称他大师他跟谁急。说不定这么下去,一百年以后,“大师”这个词,也会变成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