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做好顶层设计的弊病

孟总加盟了一家母婴品类中一个细分的品牌,在实际运营中品牌商给予的支持乏力,后续还需要缴纳各种费用,加盟店遇到技术上的问题时,总部也不能给予及时的支持。孟总遇到的问题,和其他一同加盟的老板相同。但是大家对这个行业的未来还是非常看好的。目前市场上除了几家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之外,还没有一家公司走到资本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后来在孟总的提议下大家一共聚集了七八个人,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要做自己的品牌,解决原来加盟中遇到的问题。这个行业的发展,正好也处在关键期。他们很快成立了公司,股权结构如表8-1所示:

表8-1 本案例股权结构表

股东姓名

持股比例

A股东

21%

B股东

20%

C股东

19%

D股东

15%

E股东

10%

F股东

10%

G股东

5%

谁先走在前面,快速地占领市场,谁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拥有更多的品牌代理,拥有更多的品牌店面,谁就能最快地做起来。他们在讨论怎么更好地发展时,想到和他们有同样情况的加盟老板还有很多,以及在这个行业很多开的比较小的的夫妻店,也可以整合他们。因为起步一个新品牌,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他们也希望借助外部的这些资源和资金,能够将事情推进得快一些。通过发展这种外部合伙人,能做到整合资源、整合人才,将别人的店面换成统一的品牌,公司总部给各店赋能,做到内外如一,这样也能快速起来,做出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同样,也有很多的人希望加入他们,与其加盟别人的品牌,不如共同做一个自己的品牌,做好了,未来还能获得股权的增值。

他们对公司有着很好的设想,如果可以得到资本的青睐,快速占领市场,未来也可以走到上市之路。

这个行业中,他们开的店面只是第一步,相当于是吸纳顾客,当顾客在这里获得服务和信任之后,还可以延伸到相关的多个产业,而这些产业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

但公司经营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1)由于股权相对分散,没有大股东,没有控制权的设计,虽然说是事事大家商量,但是发现商量来商量去,很多事情都拖没了。彼此之间还多了很多的怨气。这种股权结构,外部投资方也不敢进入。

(2)联系了很多外部合伙人资源,大家也都非常认同他们的思路,但是具体怎么做,未来合伙人能有什么收益,为什么与他们合作,这些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3)每个人在合伙之前都是老板,合伙之后依然是老板,分工虽然明确,但日常沟通中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效率低下,责任不到位,每个合伙人都在不同的区域,没有集中在一个地方共同工作。仅仅靠一个梦想的品牌和公司主体,是无法将合伙人的心都聚拢在一起的。

(4)合伙人本来也有自己的店,都是老板,而真正要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话,一定需要行业的人才,需要能够实际运营公司、进行日常管理、执行的团队。这个行业的人才还有很多是属于技术型的,公司要招募优秀的人才,对于这些人才来说,会成为公司的核心,再好的想法,没有人去落地和执行,肯定也是浮在面上,那他们这些人的合伙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团队人才的激励也是非常重要、需要考虑的。

对于他们这种创业,我称之为激情岁月的二次创业。这种二次创业,不同于首次创业,因为他们都当过老板,所以能了解和感受当老板的心酸和创业的不易,可以相互帮扶,但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固执,很难谁信服谁。首次创业更多的是创始团队原来在某某公司工作,后来出来一块创业,或者一个人出来创业,吸引了后来的其他合伙人,他们都是从各自原来的打工岗位上下来的,所以对于发起者更愿意推荐其当领头人,更愿意信服于他。这种二次创业,又全是老板的情况下,一时半会不太容易选择一个领头人。在没有领头人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做事效率低下,有些事双重负责、有些人无人看管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