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郁林王萧昭业(473—494,字元尚,小字法身,南齐第三位皇帝,齐武帝萧赜之孙,文惠太子萧长懋长子,懋读mào),是以皇太孙的身份继承帝位的。萧昭业是文惠太子萧长懋(458—493,字云乔,小字白泽,齐武帝萧赜长子)的长子,因为萧长懋死得早,昭业被齐武帝萧赜立为皇太孙。永明十一年(493)七月,齐武帝萧赜(440—493,字宣远,小名龙儿,南齐第二位皇帝,齐高帝萧道成长子)驾崩,皇太孙即位。494年七月,尚书令·西昌侯萧鸾(452—498,即齐明帝,字景栖,小名玄度,南齐第五位皇帝,齐武帝萧赜堂弟)发动政变,废杀萧昭业,时年22岁。
齐武帝萧赜对于这个皇太孙寄予了无限的厚望,在遗诏中盛赞皇太孙“进德日茂,社稷有寄”。为确保萧氏江山永固,齐武帝临终前为皇太孙安排了一个辅政班子,首席辅政大臣、次席辅政大臣分别是竟陵王萧子良(460—494,字云英,齐武帝萧赜次子,文惠太子萧长懋同母弟)、西昌侯萧鸾,“内外众事无大小,悉与(萧)鸾参怀共下意。”
尚书省作为职务根本,由王晏(?—497,字士彦,琅邪临沂即今山东临沂人)、徐孝嗣(453—499,字始昌,东海郯县即今山东郯城人)二人联合执掌;军旅事务,则由王敬则(435—498,祖籍临淮射阳即今江苏宝应,侨居晋陵南沙即今江苏常熟)、陈显达(427—500,南彭城即今江苏镇江人)、王广之(425—497,字林之,沛郡相县即今安徽淮北市相山区人)、王玄邈(426—497,字彦远,下邳即今江苏睢宁古邳镇人)、沈文季(442—499,字仲达,吴兴武康即今浙江德清人)、张瓌(?—505,字祖逸,吴郡吴县即今江苏苏州人)、薛渊(?—494,河东汾阴即今山西万荣人,本名道渊,避萧道成讳而单名渊)等人负责。
在上述辅政大臣中,竟陵王萧子良醉心于文学,对权势地位不甚在意。但是,西昌侯萧鸾却是一个猜忌成性、豺狼为心的人物。萧鸾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哥哥始安王萧道生的儿子,按辈份,郁林王萧昭业还得喊他一声爷爷。皇太孙萧昭业即位之后,萧鸾根据遗诏,出任侍中、尚书令,政治地位仅次于首辅萧子良。
但是,萧鸾同时担任右军将军,掌握宫廷禁卫军。萧鸾利用掌控禁军职务之便,将尚书左仆射王晏、后军将军萧谌(?—495,字彦孚,南兰陵兰陵即今江苏常州武进区人,南齐宗室疏属)、射声校尉萧坦之(?—499,南兰陵兰陵即今江苏常州武进区人,南齐宗室疏属)等人,都拉到了自己一边。这些人都是齐武帝萧赜器重的旧人,也是郁林王萧昭业准备笼络的政治人物。萧鸾此举,充分暴露了他的企图和野心。
在无奈之下,郁林王萧昭业只能依靠身边的驱走小人——“恩幸”,如綦毋(qí wú)珍之(中书舍人)、朱隆之(中书舍人)、曹道刚(直閤将军)、周奉叔(直閤将军)、徐龙驹(宦官,后閤舍人)等,以应对来自萧鸾的压力。但是,“恩幸”的力量远不及萧鸾所纠集的外廷势力强大,在萧鸾将这批“恩幸”势力剪除以后,郁林王萧昭业立刻变成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只能成为砧板上的猪肉,任人宰割了!隆昌元年(494)七月,萧鸾发动政变,弑杀郁林王萧昭业。
郁林王萧昭业也会成为赵翼笔下的“荒主”,对于这一点我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郁林王萧昭业在位时间前后不足一年,而且一直在辅政大臣的严格控制之下,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权力和自由。而且,郁林王萧昭业在位期间,根本就没有杀过一个人,不像刘宋的前、后废帝,多少还诛杀过一些大臣和宗室诸王。所以,郁林王萧昭业的冤情,比起刘宋诸“荒主”更胜一筹。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所书写,所以,郁林王的“恶行”同样被找出很多,例如:
(1)极力铺张浪费,将齐武帝所攒下的几亿钱很快挥霍一空;
(2)经常将贵重宝器任意打碎,以为笑乐;
(3)喜欢斗鸡,经常花几千钱购买斗鸡;
(4)将齐武帝用过的御手杖截成数段,分给宫女使用;
(5)重用徐龙驹等阉官小人;
(6)生活荒淫,不仅与父亲的宠姬霍氏私通,还纵容皇后何婧英参与淫乱。
以上六个方面,就是郁林王萧昭业的诸般“恶行”!我们看了以后,是不是会觉得很可笑呢?萧鸾等人搜肠刮肚,给萧昭业罗织出这些不免令人发笑的罪名,无非就是要说明:郁林王萧昭业之被废、被杀,乃是咎由自取、是天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