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轮又一轮的并购浪潮中,利益至上的商人们和夸夸其谈的政治家们迎浪起舞,在风云诡谲的金钱帝国中开疆辟土。这本《大交易:兼并与反兼并》描写的就是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在经历过数次并购浪潮后,西方商业大亨的事业覆灭与重生的故事。
本书由“历史的陈迹”“战略的挑战”及“如何进行交易”三个部分构成。作者布鲁斯·瓦瑟斯坦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并在一次次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中发现并购的规律。他不仅结合了自身的经验出发,更是结合了美国并购史上的众多经典案例来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一步步地带领读者去探寻交易的本质。
交易之“大”,大就大在规模之巨,范围之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伯格说过:“通过兼并竞争对手而成为巨型公司是现在经济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没有一个美国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由此可见,巨型公司在美国的成长无疑成了一种典型的经济现象,而本书就是通过对该种经济现象的论述,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人物介绍,生动而深刻地勾勒出了美国公司兼并的历史长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不仅可以避免前人的错误,并且可以对事物未来的走向与发展做一个非常准确的预测。
交易之“大”,大就大在战略之奇,技巧之特。相比于我国,美国的兼并与收购事业历史更久,积淀更深。而对于如今参与国际事务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说,并购则逐渐成为优势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发展,劣势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本书的重点就在于介绍那些决定交易进程的结构性作用力,以及高超的技巧性,通过对案例中各个人物的描述及各参与方意志的揣摩,对交易的不确定性,商业的风险性及领导者的怯懦与冲动的分析,来抽丝剥茧地析出并购的精髓。
交易之“大”,大就大在内幕之深,金额之多。本书中,作者揭示了现代交易模式的变迁:从六七十年代合并的蓬勃发展,到八十年代收购的火药味十足,直到九十年代动辄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大交易,每笔都是运筹帷幄、风险巨大的“大交易”。俗话说:“有阳光的地方,才会有阴影。”那些表面成功或者光鲜亮丽的并购案背后,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一些20世纪最著名的收购兼并,以及操纵者的展示,比如迪恩·威特公司、ITT、时代华纳、派拉蒙通讯、AT&T、J.P.摩根、IBM、通用电气、OVC(奥凯华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来披露重要交易背后的细节及内幕信息的滥用。
作者还将焦点集中到了最近的收购兼并潮。他解释了为什么各个行业——传媒、电信、金融、医疗保健等都巨变滔滔,以及基本的市场发展又是如何引发了这一最新的兼并热。
交易之“大”,大在问题之杂,类型之多。今日的并购活动,作为现代商业的传导器,无论人们对其是拥护还是反对,痴迷还是漠不关心,若一个企业不想被时代或者商业的洪流所淹没,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扩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保证自己可以站在浪潮的制高点。法律监管、税务问题、通货膨胀、技术革新、公共政策,这些都是在企业兼并收购路程里不能绕过的“绊脚石”。而书中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你紧盯交易,正视历史,了解周期,成功也不是没有可能。
本书所涉案例数量之多,剖析之深入,角度之独特,在同类书籍中都堪称一绝,再回顾本书作者本人戎马倥偬的一生,以亲手促成30多起“大交易”的骄人战绩告诉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交易”“大交易”里究竟采用了什么战术与方法,这些战术与方法的运用中什么才是最有用的技巧。这些技巧的使用会对整个交易带来什么促进或者阻碍作?一场“大交易”的失败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对于交易前景的盲目乐观?还是对于目标公司的信息掌握不适时?
总而言之,在这个并购近乎疯狂的年代,如果您对并购感兴趣,如果您想要从事并购事业,如果您想要拥有一番作为,如果您立志成为行业翘楚,如果您想要努力引领新一轮商业并购浪潮,那么这本《大交易:兼并与反兼并》一定可以助您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