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篇从“道,可道,非恒道”开始,最后以“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收尾;德篇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开始,最后以“天道无亲,恒与善人”收尾。道篇以道开始,以德收尾;德篇以德开始,以道收尾,这样的首尾呼应正是说明,老子的道与德本是一体,不知“道”者,不能有“德”(特别是孔德、玄德、上德);失德者,根源不在德本身,而是不知“道”,这个就是老子的“知行合一”,即《老子·德篇》里说过的:《老子》是真正的实践哲学,这是老子思想的基本风格。
老子五千言不可能将所有哲学问题都包含,但以老子所阐述的道论与德论内容看,包括了本体论、价值论、政治哲学、人生观、方法论、认识论等诸多哲学命题。在本体论上,老子将《周易》的阴阳化生八卦再生成万物的逻辑,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宇宙生成序列”,与古希腊本体论最高代表的“原子论”,共同构成人类思想史上两个最具超越性的“物性论”。
原子论催生了近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体系,尤其是原子论的现代版,即以爱因斯坦、玻儿、海森堡、薛定谔等为代表的新原子论,直接让世界进入了“原子时代”。爱因斯坦在1946年说:原子释放出的能量已经改变了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外的一切,因此,我们正在走向空前的灾难。
爱因斯坦之后,计算机发明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迅速普及化,最后“因特网”出现,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正在塑造新的信息文明。信息文明的历史很短,满打满算也只有30年,是人类历史上最年轻的文明,以至于现在要给这个文明做定义,都是没有必要的。信息文明的基础,是二进制逻辑,二进制的发明者之一莱布尼茨,正是从《周易》的阴阳(阴阳爻)二元逻辑图谱里得到了启发。
如果说在数学史上,零(0)的发明可以视为数学的基础,那么在二进制算法里,阴阳,即“阴爻(- -)”与“阳爻(——)”,二进制数学将其用0和1表示,就是用非数学语言,但最具启发性的二进制逻辑。
正如希腊哲人在原子论基础上,推演出道德论、人生论、政治学等(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等),《周易》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衍生的六十四卦,也演变成一种道德论、人生论,尤其在人生观上,《周易》本经及易传,至今也依然可以给阅读者以启发与力量。
老子与《周易》哲学的关系被重视不足,因为老子只在两处引用《周易》的基本观念,一个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另一处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两处引用,清晰无误地显示出老子对于《周易》的阴阳论及基于阴阳爻演化的大义衍生万物的顺序,是完全赞同的。《周易》本经的演化顺序,是理解老子创生论的唯一钥匙。
需要在此声明的是,老子思想并不是出于《周易》,当然更不是出于王官之学,就像儒家也不是出于《周易》,尽管《易传》是儒家解易的汇集。古代思想没有所谓某派的概念,只有每个哲人是真实存在的,而老子、孔子、孙子、墨子等,都有交流但不存在谁以谁为师。
爱因斯坦说原子改变了一切,除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或许,老子思想(“道德经”),就是要来改变原子时代的人类思维方式的,或许是阻止走向爱因斯坦所忧虑的空前灾难的一道远古之光。
地质学家开始用“人类世”来概括今日世界。所谓人类世是指人类已经具备了“主宰”地球食物链、生态链的能力。这个定义的基本意思有两个:其一,人类具备了毁灭自己的能力;其二,人类也具备了改变全球食物链,毁灭地球生态链的能力。也就是说,上帝没有掌握的能力,今天的人类已经确实掌握了。
一位专家曾推算出,即使把旧生物体制中可以利用的全部资源和技术用于提高农业产量,全世界也最多只能养活28亿人口。生产合成氨的哈勃-波什制氨法使得增加食物供给量成为可能,在2000年已供养着全世界约62亿人口(在过去的10年里又增加了10亿,到2010年达到73亿)。换句话说,20世纪世界人口能够从16亿增长到62亿(或者说增加了46亿,其中大多数是1950年以后增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哈勃-波什制氨法的应用。单从人口增长一个方面就足以使20世纪彪炳整个人类史册。它们推动着工业化经济的增长,合力创造了一个“人类圈”,其规模和实力足以抗衡、取代和改变生物圈的自然过程。到20世纪末,人类消耗的能量已经只有40%来自光合作用的自然过程。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新时代——人类世(《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
今天的人类世界是前所未见的。大部分阐述具体社会问题的思想——科学就不用说了,一直在刷新人类“发现”的新视界(黑洞、引力波、量子、基因等)——尤其是经济学、政治学的思想,都不能解释或指导今天世界的运作。反而是“无用之学”的哲学,“为人之学”的伦理学、人生论(生命哲学),对于今天世界的价值更大。
熊十力说:科学在其领域内之成就,真夺天工,吾无间然。无间然者,无相非之意也。然人类如只要科学,而废返己之学,则其流弊将不可言。返已之学废,即将使万物发展到最高级之人类,内部生活本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者,乃今芒然不自识(《体用论》)。
科学不是人类世界的全部,人类世界还有哲学、艺术、情感、生理、政治。哲学让人回归到人类存在必然面对的基本问题:什么样的社会是正义而美好的(天下往,安平泰)?什么样的生活是美好的(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人与人之间怎样才能往而不害(不欲以静,恒与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