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用貌言视听思

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是整个《洪范》篇里最重要的内容,所以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我们学习后面的诸多内容,包括社会人事、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时时回到前面,与“五行”理论进行对照、对比,去参悟其中的变化规律。

我们再往下面看:“次二曰敬用五事”,对于这五件事要以诚敬的心态去运用。到底是哪五件事呢?我们如果看了后面《洪范》原文中展开的内容,就知道这五事指的是“貌、言、视、听、思”。

“貌”,容貌、面貌、表情、态度、气质、精神状态……总之,种种给人以直观上的外部呈现,全都包含在里面了。一个人的容貌面相里也包含“五行”的特点啊!传统相学里讲人的面相,就以五行作为大体的区分。比如“木不厌瘦”,属木形的人就要越瘦越好;“金不厌方”,属金形的人就要长得方方正正、白白净净;“水不厌肥”,属水形的人就是黑乎乎、胖乎乎的;“火不厌焰”,属火形的人下宽上窄,而且有一种向上燃烧的火的感觉,这种是五行面相里较少的。还有属土形的人,“土不厌浊”,看起来比较憨厚浊重,却能够藏污纳垢,包容性比其他各形的人都强。当然,人相的五行属性往往不是单一的,如果两、三种属性结合在一个人身上,就要看其中的生克关系。比如“金水宏阔”、“水木清华”、“木火通明”、“金土浑厚”等格局,都是五行相生的较好结合;如果是五行相克的结合,可能就会有性格冲突。

“言”,专指言语,按《易经》的说法,言语是祸福之几,安得不慎?《易经·系辞》的最后部分,就是专门讲以言语来识人,大家还记得吗?“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如果一个经国治世的人,不能知人、识人,不能很快地从对方的形貌、言辞中准确地判断出他的性情品格,那你也是不合格了,往往会在复杂的人事关系中吃大亏。

“视”,指眼神、眼界、视角、视野等可以通过眼睛直接反映出内心状态的信息。这是一个人最直接、最灵动,也最不易掩藏的信息源。有什么样的修养就有什么样的眼神,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视角,有什么样的心胸就有什么样的眼界和视野,这是铁定的规律。一个领导者如果在这方面的洞察力不够,或者说你对自己眼神的控制力不足,那你的领导能力就大打折扣了。

“听”,耳闻。我们的耳朵是获得外界信息量最大的通道,佛教里讲“耳根圆通”,也是这个道理。那么,什么样的听,才是最好、最有益、最可靠的呢?一方面,我们要广开言路,多闻多识,尽量获得最丰富、最完整的信息;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学会辨析所听到的内容,不能让满天飞的小道消息、谎言谣言欺骗了我们的耳朵。古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听话听音,听锣听声”等等,这些都是对“听”的要求。

“思”,心思、思想、思维、思虑,总之是心田里的事情。我们看别人的心思难明,那反观自己呢?恐怕很多人也难明。貌、颜、视、听,都是可以直接从外相上体会,但是“思”就属于内心里的东西,这就更隐蔽,也更本质了。孟子讲:“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一方面自己要善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嘛;另一方面,也要学会观察别人的所思所想。孔夫子讲:“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了解一个人做事的手段,看清他做事的理由,观察他做事时心安于何处,就这三点看清楚了,一个人的心思就看清楚了。这是孔夫子识人察人的三大诀窍。

“敬用五事”,就是在利用“貌、言、视、听、思”这五事的时候,一定要以诚情之心作为基础,心中要有足够的敬畏,不然的话,就容易流于老奸巨滑一路,这就非君子所为了。总之,这既是一个君子修己修身之要点、存心养性之指标,同时也是进入社会人事之中建功立业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