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绝大多数转型或新拓展进入第三终端市场的企业而言,踩坑不可避免,只是学费交多少,需要多长时间来学习的问题。布局三终端有以下十大坑,如图1-5所示。
图1-5 布局三终端的十大坑
1.有产品无品类
对于第三终端市场,产品好比是汽车,品类就是公路,先有品类成熟,再有产品品牌成熟。
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本是小儿滋阴补肾药,后来发展为成人滋阴补肾的品类,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当属第一品牌;
阿胶的市场教育沉淀了多年,阿胶品类成熟,东阿阿胶就成为知名品牌,福牌阿胶也沾光不少;
黄芪补气品类成熟,好好黄芪就成为品牌,南京同仁堂、北芪口服液、维福露口服液(君药黄芪)等品牌也先后崛起。
进入三终端的企业多数会选择独家产品作为拳头产品,其实不然,形不成品类的独家产品很难成功,反而是有三五家文号的产品更容易成功。
2.有卖点无卖法
定位和卖点是营销策划的专长,凡是有点营销功底的操盘团队,基本上都可以总结提炼出来,这已经不是营销成败的决定因素了。
相反,大量有卖点的产品缺乏的是卖法,即销售出去的套路。
有卖法才能驱动销量,比如亚宝的消肿止痛贴,如果不是靠推广穴位贴敷疗法,平淡无奇的膏药如何能年销售7亿元?
这个卖法就是给产品插上一对翅膀,卖疗法、卖理念。
卖法就是动销方案和策略,卖法不对,努力白费;卖法得当,销售顺畅。
3.有学术不接地气
最近五年的市场竞争,让很多企业都知道产品推广离不开学术,但在面向基层推广学术时,或高大上,或漏洞百出,或不成系统,或不得法,不接地气。
高大上。讲给等级医院科室大夫听的PPT拿来讲给基层大夫学习,大讲特讲药效药理和药代动力学,或者是邀请高端中医专家给基层授课,讲太深奥的中医理论。
漏洞百出。不认真对待学术提炼和设计环节,全靠自己的产品经理总结,尤其是学药学的产品经理总结的中成药学术,不着边儿,总结出来的学术课件不严谨。
不成系统。学术推广是连环拳,一环扣一环,学术推广是系统活儿,今天一榔头,明天一棒槌,没有系统推进,传递的信息杂乱无章,推广效率低。
不得法。中成药的学术推广是行业难题,面向学历水平不高、西医为主的基层大夫,这类产品的学术推广更是难上加难。难在哪里?难在对中医的深刻领悟,难在不得法。
4.有策略无落地人才
一个概念炒火一个产品的时代,一句经典广告语造就一个黄金单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产品策划设计好做,造势不易,落地执行更难。
很多企业有好的市场策略和设计,但就是落不了地,三终端销售的关键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人才。
大凡在第三终端市场上有不俗业绩表现的厂商,都有多年的人才沉淀。比如,修正不断增加的新事业部,存活率要远远高于一般的企业,就因为它有深厚的底子,有人才的储备。
5.有招商无控销
传统的招商模式,是厂家负责产品设计和市场管控,代理商底价大包,省地总层层加价当转手掌柜。
招商企业转型,按照控销价格体系设计,美其名曰“控销”。实际上,营销哪有那么简单,第三终端又是营销难度系数较高的一种,那种寄希望自己坐在办公室吹空调,代理商或地县总在市场上拼命的思路早已过气。
控销控销,产品、价格、渠道好“控”,控团队就很难,控终端更是难上加难。过去春天模式的电话招商为什么日渐式微,原因在于有招商无控销。
如果你一定要借力去快速启动市场,一定要遵循控销招商模式的规律,控销招商关键在于打造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赋能团队的平台,学术交流提升终端客户的黏性,赋能平台提高省总、地总和县总的意愿度,这样才有机会胜出。
6.有市场没有样板
熟悉脑白金营销始末的朋友,一定知道脑白金在全国市场引爆之前,是如何通过样板市场摸索出销售密码的。
样板市场的作用和意义是:
(1)样板就是榜样,榜样就是信心。
(2)样板就是试水,试点不仅在于试对,也在于试错。
(3)样板在于验证营销方案的可行性,在于建立一套保障执行的标准化流程。
(4)样板在于锻炼队伍,储备实战型人才。
(5)样板还在于建立革命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
对于一家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专业人才操盘,没有第三终端细分领域,没有任何沉淀的企业来说,通过聚焦样板市场,试对错、练班子、探模式、找方法,建立根据地,意义非凡。
7.有客户无标杆
标杆客户的竖立,是市场突破的关键,是团队销售信心的关键。
不重视标杆打造,没有标杆客户,市场就突破不了。
标杆客户往往需要省总层面去管理,需要公司层面的学术平台去影响,但凡重视标杆客户建设,销售就稳定,团队就稳定。
8.有团队无培训
不论是在市场上挖人,还是招商、招聘,如果没有管控、没有培训、没有训练,还是乌合之众。
培训是管控体系的重要抓手,聚沙成塔全靠它。
培训是团队文化塑造的主要手段,营造团队氛围全靠它。
培训是提升团队技战术能力的最佳途径,提高执行力就在于它。
9.有训练不实战
培训还在于训练,但大部分企业的销售训练不实战,不接地气。
绝大部分企业青睐“老带新”的训练方法,老带新的好处在于,老业务经理的经验可以手把手教给新人,但老带新更多的是弊端。
弊端一:老业务员的业务经验如果不够系统,零碎杂乱,给不了新业务员实质性培训;
弊端二:如果公司没有带教岗位补贴,老业务员没有多少动力和积极性,尤其是很多企业只要求“带人”,不提供“补贴”福利;
弊端三:如果老业务员政治觉悟不高,在带新业务员的过程中抱怨多、负能量大,老带新就把新人给带跑了。
10.有创新太超前
在医药行业,产品还是核心竞争力,同质化的产品竞争优势不突出,需要的是在营销上创新。
互联网+改变了很多行业,也有药企在三终端进行了创新的尝试,比如+互联网、+生态建设等。
云诊室是部分药企企图用互联网+来撬动基层医疗、实现弯道超车的创新项目。
云诊室不仅可以实现基层诊所信息化,还可以实现远程医疗、民间偏方传承、线上线下血液检测等。
相比等级医院的信息化,基层诊所信息化是必然趋势。但这种机会开启的窗口,谁能最先获益,怎样切入,都是未知数。
基层的检测项目(POCT)本是最好的切入点,因为药企有三终端销售网络。问题在于,三终端业务员上门取样,效率太低、成本太高。
相反,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区域的一家快递公司把基层快检项目做得有声有色,因为检测血样投递的价值高、利润高,对快递来说是最佳的延伸服务。
创新是有成本的,也是有风险的。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既不保守,又不太超前,有待更多智慧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