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水塘里好养鱼

我们继续来看下面一段,这是讲损卦中的一句爻辞。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天地氤氲”,这四个字不用解释,光看字面就感受得到,反正就是天地一片浑浊、迷糊的那么一种氛围。这个“氤”本身是指的麻绳、麻线,“氲”本身是指的棉絮,“天地氤氲”就是天地间阴阳二气绞缠不清,跟一团乱麻、一团软呼呼的棉絮一样,你武功再高,一拳打在棉絮上,着不到力,总之是缠缠绵绵、混混沌沌、朦朦胧胧。但是,就是这种缠缠绵绵、混混沌沌、朦朦胧胧,阴阳二气的绞缠无序的状态,万物才能够“化”,而且“醇”。醇,就是粮食发酵成酒的状态,醇而有香,就是这种感觉。天地是要处在这种阴阳怪气的状态之下,才能成为适宜于万物萌动的外部环境,万千生命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滋养,才能够得以生长。

“天地氤氲”,这个词用得非常之好。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我的老家是在县城,宿舍旁边就有一个酒厂,每天定时就要往外面的沟渠里倒酒糟,周围全都是热乎乎的酒糟之气。你说味道好受呢,也不是很好受,但是也不难受,周围那一片地方都是如此,有点说不清的混沌感觉。但是,就在倒酒糟的沟渠下边,什么动物都有,不管是阴暗角落的老鼠,还是八哥、戴胜、麻雀这些飞鸟,各种动物都要跑下来找食。顺着那条沟渠下去,就到了穿城而过的一条河,就在那个沟渠与河的交汇处,钓鱼的人特别多,因为那里的鱼最多,也最好钓。这种“氤氲”的环境状态,的确是一切生命最喜欢萌生的环境。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我以前爱钓鱼,到了河流、堰塘、水库的钓点,首先要观察水情如何。如果是干干净净、清澈见底,那赶快换地方,这里根本没有鱼。如果你看到这个水质有点浑黄,经常还会冒出点浑浊的水泡什么的,那在这个地方下钓,准会有所收获。

自然界要是处在一种单一、纯粹的状态,那它就不适宜多种生物的生存。你看在沙漠地带,单调无比,阳光直射,纯粹是阳气十足,但是没有什么生命;南北极地带,阴气十足,白茫茫一片,除了北极熊、企鹅这些极少数适应了严酷环境的生物以外,其它的生命很少。这些纯阳、纯阴的地方,往往看起来很空旷、很纯净,但就是不适宜生命的孕育,反而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你看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地区,里面的物种之丰富,一棵树长了几十米上百米高,隔几米是一个生物层,隔几米又是另一个生物层,从最底下到最顶上,各种各样的生物赖以生存,可以说是整个地球上生命的基因库。你进了热带雨林就会感觉到,整个全都是蒸蒸腾腾、雾气弥漫的一片,总之,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它恰恰才是能够孕育生命的宝库。

我们学佛求道也是这个道理哦,你不要为了图清净,妄想跑到山里面去,往那儿一躲、一坐,以为就可以坐地成佛。不行!这样你修行再好,也充其量是一个自了汉,只解决自己的问题。大乘经典说了,自了汉就是焦芽败种,虽然你种下了一颗成佛的种子,但它是一颗败种,长不出一棵很好的菩提树。所以学佛要学大乘,还是要入世行菩萨道,就像六祖大师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就是要在烦恼丛生的地方与众生打成一片,就是要跟五浊恶世打成一片,就是要跟六道轮回打成一片。真打成一片了,这时候你才真正能够体会到佛法的力量,佛法要度众生,也是要在这个烦恼丛生的地方来度。学佛的人经常爱说口头禅,什么烦恼即菩提啦,生死即涅槃啦,诸如此类。

什么叫烦恼即菩提?“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这个就是“烦恼即菩提”啊!没有这个烦恼丛生的地方,哪里长得出菩提树来呢?其实,学佛不是断烦恼、了生死,而是要看破烦恼生死,看破菩提涅槃。看得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看不破,菩提即烦恼,涅槃即生死。有些人学佛想断烦恼、证菩提,你真断烦恼就等于断了菩提啊!这个不行。你想要断生死,断生死就等于断涅槃,你也成不了佛。

在学佛求道这个事情上面,你要发这个勇猛之心,不要有任何畏惧之心。唐太宗曾感叹:“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帝王将相所易为。”什么叫大丈夫之行?那就是难行能行!别人不行的,大丈夫能行;别人做不到的,大丈夫能做到。这样才是能够真正得道,才能够真正成佛。

上面扯得远了点,总之,易道本身就是“天地氤氲”,就是在这种阴阳二气的纠缠不清、混混沌沌当中,才使得天地之间万物萌生、滋养,就像谷物化醇发酵一样,这才产生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无比风光的大千世界。

前面讲得很笼统,是笼而统之的“天地氤氲”,下面“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两句就说得很实在、很具体,说到具体的男女之事上面来了。大家都是成年人,男女之事都懂,但这里不光是说男女之事。“男女”只是一个借用,实际上指的是一切生物、一切物种的雄雌、阴阳之间的交媾。“构精”,就是生命的精华相互交流,然后构成新的生命诞生。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都是通过阴阳二气交媾变化而产生的。古人通过对大自然、对各种生命的朴素观察,发现一切生命就是这样产生的。